今年,你的企業“并”了嗎?
近些年來,資本市場上的各種收購、并購動作漸趨頻繁,當中或者是出于價值交易,也不排除僅是一種投機行為。我們這里且把行業的范圍收窄,聚焦于這近半年來的照明行業領域。在LED照明行業,各種“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是出現了“蛇吞象”逆噬大戲的上演,同樣都展示了它如火如荼,‘并’得不輕。
“2015年LED行業無疑是個并購年”
這一年才剛過半不久,便有人給出了它這樣的論定。這是基于本年度上半年以來,LED企業兼并購的聲音,實在可以用“一直此起彼伏”來形容,并且熱度還遠未見消停的跡象。
那么,今年以來,LED行業有過哪些大大小小的并購案,各自有著哪些并購目的,對企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應該怎么樣衡量并購的成敗?下面,我們就嘗試為過去半年的LED企業“號脈”,藉此重點關注一下那些標志性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并購事件,通過把脈他們的“并”因,窺尋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 LED中上游掀起的一股并購整合的風潮,似乎無時無刻都不在詮釋著“大者恒大,強者恒強,弱者淘汰”的命運,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有行業專家指出,隨著行業資源的高度集中,勢必引發一批企業退出市場。隨著一批中小型企業退出,預計2015年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各領域龍頭企業也將更具有技術優勢和規模效應。
從實證經濟學的角度,“協同效應”一直是并購的最主要的目的,并且也是為股東創造價值的最重要的手段。所謂的協同效應(Synergy Effects),就是指企業生產,營銷,管理的不同環節,不同階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資源而產生的整體效應。或者是指并購后競爭力增強,導致凈現金流量超過兩家公司預期現金流量之和,又或合并后公司業績比兩個公司獨立存在時的預期業績高。
當然,協同效應作為“最主要”目的,而不是“唯一”,這是一個前提。就并購最終目的看來,眾LED企業有的是自有盤算,但說到底還是殊途同歸的事情。
● 借他山之石 鋪平自己的LED大道
2015年1月9日,LED芯片大廠晶元光電宣布將以現金8.25億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1.60億元)價格,向臺積電與其子公司臺積光能購買其所持有的臺積固態照明全部股份,交易完成后晶電將持有臺積固態照明公司94%的股權。臺積固態照明成立于2011年8月,是臺積電100%持有子公司。成立以來年年虧損。此前臺積電發言人孫又文就向公眾坦言交待,臺積電在LED產業做不好,將全面退出市場。
話雖如此,臺積電于LED產業的發展命途再坎坷崎嶇,手上仍然還擁有為數不少的白光LED專利作為籌碼,并且與美商公司之間也形成強大的專利防護。而臺積固態照明的利基,是利用長晶在硅基板上技術克服光衰問題,與目前長晶在藍寶石基板上不同,且強調LED可以免去封裝制程,目前技術水準與國際大廠日亞化和科銳可謂相去不遠。加上臺積電與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聯電)素有“晶圓代工雙雄”之稱,須知,目前的晶電已少量使用六寸晶圓生產,合并后預期可快速提升大尺寸晶圓片生產的學習曲線,更便于未來朝向晶圓級封裝技術邁進。同時,在磊晶產能目標驅使下,晶電需要就近尋找生產基地進行制造,考慮到臺積固態照明的地利優勢與廠房設備完善,也將為晶電提供最穩健基底。
另外,據透露此次的合作亦顯示出晶電欲跳脫LED經營模式,借鑒臺積電管理能力,學習半導體生產制造管理。臺積電的技術配合晶電的成本管理能力,有助于晶電將磊晶的制程、亮度再提升。隨著臺積電入股,晶電將有能力與國際大廠日亞化和科銳抗衡,對鞏固國際市場地位無疑也是大有裨益。
2月底,確利達國際宣布擬4.2億向MistlerInvestments收購目標公司SebbingtonInvestments全部股本,根據資料顯示,該公司主要在中國從事LED外延片和顯示用芯片、背光源芯片、高亮度大功率照明芯片及半導體照明產品的研發、生產及分銷。4月20日晚間,確利達國際再次公布,同意以內部資源撥付4.9625億元收購HighGearHoldingsLimited,而該公司則主要在中國從事LED外延片和顯示用芯片、背光源芯片、高亮度大功率照明芯片及半導體照明產品的研發、生產及分銷。
從以上的信息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兩宗收購行動背后的關鍵詞都逃離不了“在中國”這個“三字經”,其中緣故、劍指的目標,想來也是不挑自明。事實上,對于此舉目的,官方的發聲也是無意掩飾地直言:“收購事項符合集團的投資策略,將使集團可進軍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中國LED照明業務”。大中華幅員遼闊的巨大市場,香餑餑的一塊花腩肉擺在跟前,也不怪引人垂涎。
2015年5月21日,順風清潔能源公布,就收購晶能光電59%已發行股本訂立購股協議及ESOP購買協議,收購代價約20.4億元,將透過按每股5.2元向賣方配售新股方式全數支付。代價股份包括約3.92億股新股,相當于順風潔能擴大后已發行股本約11.29%,每股配售價較昨收市價溢價約4.42%。據了解,晶能光電的手握最大的“皇牌”是全球獨家擁有的硅襯底GAN技術,與藍寶石襯底技術LED相比具備著明顯的成本優勢。
早于2014年11月26日起,順風光電就已頗為低調地將公司名稱正式變更為:順風清潔能源。名字不是白改的,有消息指出,與此前更名的低調行事風格截然相區別的是,順風清潔能源的大股東、有著“并購帝”之稱的資本大鱷鄭建明,似乎在謀劃布局著“一盤大棋”——即基于低溫地熱發電、風電、光伏、海水發電等清潔能源的整體的低碳城市綜合解決方案。據悉,目前的順風清潔能源已基本完成了在整體清潔能源領域的布局。鄭建明本人也曾對外聲稱,如果這一解決方案商業化成功,將使順風清潔能源在全球的低碳城市解決方案市場處于“無可競爭”的地位,并將“真正為全球能源供應帶來一場革命”。而此次投資晶能光電的舉動,正是使順風清潔能源向打造成為全球低碳解決方案供應商,邁出重要的一步。
7月13日晚間,廈門信達公告控股子公司福建省信達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信達光電)與深圳市灝天光電有限公司(灝天光電)、盧志榮于2015年7月13日簽署《股權收購意向協議》,擬收購灝天光電75%股權。
廈門信達表示,擬將部分原用于自建LED封裝產線的募集資金,變更用途為收購灝天光電的股權,此舉目的,一方面為提高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經營效益,另一方面,可加快公司在LED白光封裝領域研發、制造及市場推廣的發展,這不但符合公司發展戰略,也有助于升市場競爭力,推動光電業務發展。
據介紹,經過多年發展,LED室內照明產品價格,目前已經接近傳統光源燈具。而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為LED白光封裝及照明應用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市場。福建信達光電收購灝天光電,將快速填補該公司在LED白光封裝領域上的空白,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同時,更好地保持公司競爭優勢。
●專利的桎梏 索性就用跨國并購來破
2014年12月11日,因涉嫌侵犯愛立信所擁有的ARM、EDGE、3G等相關技術等8項專利,小米在印度被愛立信訴至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小米與愛立信的印度專利戰,讓更多的國內企業深刻意識到當走上國際舞臺時,專利技術所表現出來的那不可低估的殺傷力。事實上,今年開始,內地廠商也開始發現專利的重要性:放眼涉足海外大市場,才發現如果沒有專利就寸步難行,縱使產品再好、任再便宜也是徒然。
3月31日,LED行業的一枚重型“炸彈”驀然砸下,事緣是由金沙江GOScaleCapital牽頭,亞太資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和南昌工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中、外資財團支持下的并購基金宣布,成功收購了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旗下Lumileds80.1%的股份,其中飛利浦公司將保留剩余的19.9%的股份。Lumileds是LED行業的全球市場領導者,占據全球通用照明市場10%以上、汽車照明市場30%以上以及手機移動照明市場50%以上的份額。其客戶包括奧迪、寶馬、三星等世界大型企業。同時Lumileds也是LED行業技術創新的領導者,擁有全球LED專利總量的20%。這是一宗被業內人士視為“蛇吞象”典型范本的跨國收購案,因為較為罕見,所以尤其轟動。Lumileds本身作為傳統的五大LED專利廠商之一,加上飛利浦集團轉移了600多項專利到Lumileds的交易案當中,因此,Lumileds手握為數不少的LED專利,首先是一份可以自恃身價的本錢,也是后來一份不失豐厚的“嫁禮”。
7月19日,深科技發布的公告稱,其聯營公司開發晶欲收購美國LED公司。時至7月28日晚間,深科技再度發布了公告,根據CEC集團LED戰略布局及開發晶未來發展需要,基于Bridgelux在全球范圍內擁有的LED芯片和封裝方面的技術專利優勢,開發晶控股子公司普華瑞已于2015年7月20日晚間與FORTIS ADVISORS LLC(Bridgelux現有全體股東代表)簽署《兼并協議和計劃》,普華瑞以1.3億美元收購BridgeLux100%股權。Bridgelux擁有750項上、下游LED專利,并與另一家美商科銳(CREE)達成交互授權,而專利也是Bridgelux在近年業績逐步下滑之際,得以維持優勢的命脈。資料顯示,開發晶為深科技聯營公司,深科技持股47.88%。本次收購 Bridgelux 股權將由開發晶和重慶臨空共同投資設立的普華瑞來完成。據了解,重慶臨空于2014年11月在重慶注冊成立,初期注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是重慶市渝北區最大的國有獨資公司,公司主營業務為利用自有資金開展產業、股權等投資,到2015年公司有效資產有望達100億元人民幣,未來將發展成為臨空都市區的開發建設戰略投資平臺、戰略資本運營平臺以及最大的戰略融資平臺。
金沙江創投斥資33億美元收購Lumileds80.1%的股權,以及普華瑞以1.3億美元收購BridgeLux100%股權,兩者的數額上雖然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它們的收購還是有著兩個尤為亮眼的共通特點可以相提并論:其一是都有著“國家隊”的出手介入,首先,前者高達33億的天價里,大陸政府出資20億美元,江西政府出資約7~8億美元,金沙江集團出資不到1億美元。其次,后者當中則是以開發晶自籌資金方式出資64,105.11萬元,持有80%股權,重慶臨空出資16,026.28萬元,持有20%股權。對于今年上半年內的兩宗跨國并購案中均見到官方資金的蹤影,就有人據此指出,“當中可見大陸官方除了補助MOCVD設備機臺之外,隨著陸股飆升,募資變得容易,官方在LED的資本游戲上也不遺余力”。
再來看第二個共通點,是兩宗收購案的目的都能看到與專利相關。眾所周知,隨著世界尤其歐美國家經濟復蘇,LED的發展前景巨大,中國LED企業要爭取巨大的市場份額,專利技術一直是最大的瓶頸。過去,LED上游核心專利技術長期被五大國際巨頭所掌握。五家大廠商通過交叉授權形成壟斷,對國內LED廠商形成專利重壓,因此很多人都寄望于金沙江創投成功收購飛利浦后,與lumileds簽署了專利交叉許可協議的國際寡頭,如歐司朗、科銳、日亞化學等,從而對中國的專利威脅或會極大削弱,甚至消失。或能開辟了一條中國LED企業打破國外專利壟斷的新路,有望釋放和整合國內LED的產能,走出國門對接國際市場。同樣地,普華瑞看中的也正是Bridgelux作為一家以專利和研發為主的研發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擁有的LED芯片和封裝方面的技術專利優勢。其收購的最大意圖也早被一語道破:為完善公司的LED技術專利布局及戰略布局。
顯然,對所有的科技行業都是這樣,掌握核心技術、知識產權才能掌控未來,依靠簡單模仿和抄襲的落后市場增長方式終將一去不復。盡管有專家提醒,專利的移轉并非可以直接透過交易取得,后續的整合也或許仍需要時間,大陸LED廠將之其納入麾,等于某種程度突破專利屏障。要免除后顧之憂地參與“國際競賽”,即使還需要假以時日,能夠克日可待,也總算是有了個盼頭。
●并購“面”的擴張 誰說是“不務正業”?
此以上所述外,另有一種“別開生面”的并購現象,也非常值得引起了行業人士的特別留意——就是LED企業并購的面呈現“更為廣泛”的局勢。據知,目前大部分LED上市企業并非只從事一個領域的業務,很多LED上、中、下游的上市企業都在多元化經營,跨界“不務正業”已成常態。如果說這種為LED照明未來普及高峰后,尋找后續的利潤增長點的舉措,算是“不務正業”的話,我們認為,至少這種“不務正業”也是頗具前瞻性的。
2015年4月中旬,美國照明設備廠商AcuityBrands宣布收購ByteLight,這是一家以LED照明為基礎的室內定位服務公司。ByteLight已分別開發了多種應用,如為零售購物者提供指引,在博物館、會展中心和機場提供室內定位服務技術等。ByteLightBLE和平臺解決方案結合AcuityBrands現有的室內定位技術,將使客戶能夠快速認可這一與更精確的室內定位相關聯的轉型價值。無疑,當ByteLight的室內定位技術,遇上AcuityBrands的數字照明平臺的,將會緊密地聯合領先的零售商,以幫助在互聯世界中塑造零售商場。
6月14日,聯創光電公告稱,公司擬變更1億元募集資金投向,用于收購并增資浙江方大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后持有方大智控72.37%股權。聯創光電方面認為,并購方大智控能夠迅速彌補公司智慧照明的短板,從而實現公司的照明業務由燈具制造商、工程承攬商向智慧照明方案解決商的轉型升級。此外,通過方大智控引入海外技術團隊和資源,有助于公司進一步向智慧城市、云計算等領域拓展。
7月8日晚間,利亞德公告,擬使用自有資金16200萬元收購銘基電子技術(北京)有限公司81%股權,該公司主要致力于建筑智能化領域的工程設計與實施,交易對手方為銘基國際有限公司、北京銘基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又擬使用自有資金2700萬元增資控股品能光電技術(上海)有限公司55%股權,該公司為全球大功率超高亮度LED照明模組、驅動器、全彩控制系統整合的專業廠商之一,交易對手方為PrimoLite(BVI)Ltd.、格雷蒙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匯聯創景投資合伙企業。
[pagebreak]
事實上,早在今年1月初,利亞德就宣布擬以8.9億元對價,收購勵豐文化100%股份和金立翔100%股份,有意通過此次并購向LED文化傳媒領域發力。其中,利亞德收購勵豐文化100%股份的總對價為6.47億元,金立翔100%股份交易作價為2.43億元。這兩家企業均為國內頗具實力的演藝設備公司,勵豐文化系國內領先的高端文化演藝設備研發生產及銷售、系統集成及整體解決方案、概念策劃與創意設計的綜合服務提供商;金立翔為國內領先的LED舞臺視效服務提供商和LED設備租賃提供商。并購完成后,利亞德計劃在LED文化傳媒相關領域,為客戶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期望在實現公司與勵豐文化、金立翔在客戶、渠道資源以及生產研發、運營管理等方面的高效整合與業務協同的同時,也藉此豐富完善公司的LED產業鏈。
7月22日晚間,聚飛光電發布公告稱,擬收購Newinfo HoldingsLimited 所擁有的LiveCom Limited 的51%股權。聚飛光電表示,此舉是利用其擁有的香港SBO電信運營牌照,進軍互聯網信息通訊業。顯然,這是一次不僅跨境還跨了界的并購。在該公告中顯示,擬收購的LiveCom Limited是一家依據香港法律設立的有限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國際基礎網絡服務、企業 ICT 應用服務及中文電視內容服務三大類。官方介紹,這起收購主要是想在增強現有 LED主業的同時,通過并購、投資等方式,在戰略新興產業開展多元化探索,目的也自然是為了公司在未來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結語:并購成敗 又怎由人算
企業并購的初衷必定期望是1+1 >2,然而,理想歸理想,得不到的,也就等于妄想。對于并購方、被并購方而言,LED行業并購可能但又未必是雙贏的結果。收購是否成功可以如何衡量,我們回顧2014年完成收購的上市企業財報,也許可以找到點蛛絲馬跡。據財報顯示,就目前結果和市場預期來看,去年方大集團收購索正光電、萬潤科技收購日上光電、福日電子收購源磊科技等收購案都是屬于成功的。
下面請看具體情況:
“2014年7月18日,方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方大新能源有限公司與自然人羅慧馳簽訂了協議,新能源公司收購羅慧馳控股或受托代持等方式實際控制的三家LED照明企業60%的權益,三家LED照明企業主營業務均為半導體照明(LED)應用,分別是中山市索正光電照明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中山市橫欄鎮滕鼎照明電器廠(附屬三家門市)、深圳市金碼盈科電子有限公司。方大集團完成收購后,組建了穩定、高效的管理團隊,通過傳統渠道開拓,基本完成國內一、二線城市的市場布局。方大索正僅LED球泡燈每月生產達1000萬個以上,實現了高速的產銷增長,基本達到了既定目標業績。
2014年8月14日,萬潤科技公布非公開發行預案,公司擬以10.76元/股價格,向李志江、華信嘉誠等10名投資者發行不超過6,606萬股股份。此次擬募集資金不超過71,080.56萬元,用于收購深圳市日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和補充流動資金。其中,39,000萬元用于收購日上光電100%股權。日上光電評估增值率為148.33%。萬潤科技在LED照明領域側重于市政和商業照明市場,日上光電側重于廣告標識照明市場,收購日上光電使產業鏈得以延伸,快速進入LED廣告標識照明專業市場,可以豐富產品品類,擴充照明領域市場份額,還帶來經濟效益,在生產方面雙方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2014年10月24日,福日電子公告稱,將通過受讓部份股權并增資的方式,以總價11,985萬元獲得源磊科技51%股權。 其中,以7,985萬元受讓萍鄉源磊資產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有的源磊科技40.9487%股權(出資額為1,228.461萬元);受讓完成之后,再以4,000萬元對源磊科技進行單方增資(出資額為615.3846萬元)。本次交易完成后,源磊科技注冊資本變更為3,615.3846萬元,公司合計持有其51%股權。福日電子收購源磊科技后,不但整合LED封裝業務,形成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還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2014 年度源磊科技營業收入2.39億元,凈利潤2977萬元。”
“2015年LED行業無疑是個收購年”。上半年里,LED企業之間的并購行動雖然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但也許好戲的序幕才剛剛被拉起。
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