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飛利浦在北美市場推出為期3個月促銷款Philips LED A19,2顆LED燈泡4.97美元。4月20日,飛利浦照明在杭州發布“明尚家族”新品。會上,飛利浦表示,未來,飛利浦燈管的價格有可能會比佛山照明、木林森照明的燈管價格更低。此言一出,業內一片嘩然。LED球泡燈和燈管價格戰由此拉開序幕。
緊接著,歐普針對五金渠道推出價格為9.9元的1.2MLEDT8燈管。5月中旬,佛山照明發出調價通知,1.2M的LEDT8玻管,價格由13.5元調整為9.98元。6月,木林森將市場拿貨價格由12.5元下調至8.5元。而華強本邦甚至宣布T8燈管出貨擬于6.8元的價位。LED價格戰進入全面白熱化,對整個LED行業造成嚴重影響。
2015年下半年,飛利浦推出的廉價、簡單設計的LED燈泡出廠價已經降至1—1.2美元的最低水平,然而并不罷休,要求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ODMs/OEMs(原始設計商制造商/原始設備制造商)在2016年降低LED燈泡出廠價為0.8美元。
LED價格戰的利與弊曾經在業內引發廣泛的爭論。現在,2015年已經完結,對于價格戰,到了蓋棺定論的時候。事實上,LED價格戰發動者們高興不起來,LED價格戰沒有贏家!
飛利浦:入不敷出,質量曝光
據報道,飛利浦宣布2015年第四季度出現凈虧損3900萬歐元(合4200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凈利潤1.34億歐元,差距非常大。飛利浦表示,其醫療保健部門得益于強勁的訂單數量和有利的匯率影響,銷售額增長了15%。虧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養老金和其他特殊項目支出,造成入不敷出。飛利浦照明業務銷售額僅增長3%,只是相當于全球LED產業2015年成長率2%的水準。并且,這個3%的增長率來自對照明業務進行剝離之后,其運營成果有所提高,否則,業績恐怕更慘淡。
飛利浦照明產品的質量在2015年下半年兩次被歐美曝光。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對飛利浦照明北美公司處以200萬美元的民事處罰,原因為該公司的熒光燈造成多起事故。另外,瑞典消費者協會批評飛利浦照明產品虛標參數,一個28瓦的飛利浦鹵素燈泡要比其所宣稱的亮度低24%。雖然這兩次曝光的產品非LED產品,但是價格戰下LED產品成本嚴重壓縮,質量問題同樣備受嚴重考驗。
歐普照明:市場開拓不利,痛苦才剛開始
歐普照明作為國內LED照明行業的大企業(營收在20億元以上),至今卻還在IPO門外苦苦徘徊,而同級別的那些LED大企早已在A股完成上市。據稱原因是歐普業績波動太大,IPO官方曾要求其重新盤點業績。2012—2014年,相比于營收每年約10%的穩定增長,歐普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86%、11%和-38%,波動非常明顯。
歐普雖然還沒有發布2015年業績報告,但依然不樂觀。歐普中國區CEO丁龍曾直言:“痛苦的日子才剛剛開始!”對于募資約12億元用于IPO,歐普也曾坦言,在激烈競爭環境下,存在因市場開拓不利等因素而導致產能閑置的風險。
佛山照明:銷售價格下降,利潤大降8成
據佛山照明2015年度業績快報,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8.77億元,同比下降6.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40萬元,同比下降79.93%。
佛山照明表示,影響公司凈利潤變動的主要原因有:(1)根據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證券虛假陳述糾紛系列案的判決,公司2015年度向投資者賠償13,188.99萬元(含訴訟費220.57萬元);(2)計提資產減值準備8947.39萬元;(3)受市場影響,公司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導致毛利率下降,利潤減少。
對于上述第3點原因“產品銷售價格下降”,LED同仁們只能表示呵呵了,佛照兄當初發動價格戰的勇氣呢?
木林森:產能擴張也難免利潤下滑4成
木林森2015年第三季度(7—9月)實現營收8.87億元,同比下降8.62%;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1719.13萬元,同比下降79.32%。2015年前三季(1—9月)實現營收28.87億元,同比增長4.2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9億元,同比下降25.45%。
木林森表示,2015年度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區間為25,000萬元—27,000萬元,變動幅度為下滑42.36%—37.75%。業績變動的原因是市場LED產品價格競爭激烈,銷售價格大幅下降,致使銷售收入同比下降。
反戰陣營:從容自若,逆市增長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發動價格戰的LED企業企圖搶占市場,最后卻業績下滑;而一些旗幟鮮明反對價格戰的LED企業創造了遠超全球年成長率2%的佳績,成為2015年LED市場的亮麗風景線。
在國星光電總經理王森看來,市場越是混亂,就越要堅持品牌發展之路,國星光電一如既往地堅持中高端路線,拒絕低質低價。而國星光電預計2015年度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14,475.96萬元—18,818.7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00%—30.00%。
雷士照明董事長王冬雷認為,如并非由企業良性發展而造成產品價格下降的結果,那么,由企業長年累月積攢的品牌美譽度,也許會被打上低品質的標簽,這無疑是飲鴆止渴、得不償失的結局。而雷士照明預期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年度利潤按年同期將會出現顯著增長,2015年業績將錄得轉虧為盈。
洲明科技董事長林銘鋒指出,低價競爭、同質化競爭、市場不規范等問題嚴重阻礙了行業的正常發展。而洲明科技預計2015年度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11,258.90萬元—12,171.7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5%—100%。
更值得點贊的是,部分LED企業在喧鬧的價格戰中能獨守清靜,潛心研發,在新領域取得意想不到的進展,業績大幅上漲。作為第一家跨界無人機的LED企業,雪萊特預計2015年度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5,500.00萬元—6,000.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8.67%—247.64%。鴻利光電這一年來在封裝技術、紫外LED、車聯網、可見光通信等領域付出的努力業界有目共睹,業績也相當驕人。鴻利光電預計2015年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盈利12,727.37萬元—14,545.57萬元,比上年同期上升40%—60%。
結論:2015年LED價格戰沒有贏家
本來,價格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現象,但是,價格下降過于頻繁,下降幅度過大,就不能說是正常現象了。
價格戰主戰派認為,價格戰有利于加速LED產品的普及,促進LED產業發展;對消費者也有利,可以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高性價比的LED產品。
然而,這些理由都經不起推敲,只是堂皇冠冕的借口。
在沒有出現重大新技術應用的情況下,LED產品成本怎么可能突然大幅降低,價格又從哪里突然大幅下降?口口聲聲說在保持品質的情況下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LED產品,與其說自己有創新技術,不如說是有“技術貓膩”。價格大幅下降,產品成本空間受到嚴重擠壓,質量問題難免令人擔憂。
說價格戰促進LED產業發展,全球LED產業2015年成長率只有2%,遠低于往年10%以上的水準,這就是價格戰促進LED產業發展的貢獻嗎?價格大幅下降,企業利潤大幅減少,又哪里有資金投入技術研發,促進產業發展呢?
至于說價格戰加速LED產品的普及,這是急功求成、拔苗助長。LED產品的普及應該是基于LED技術的新突破和生產的新方式,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而不是人為的價格戰來強攻市場。
對于中國LED業界來說,價格戰禍害無窮。因為,中國LED產業大而不強,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中國LED企業多而不強,與其他行業的企業規模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中國LED產業的發展還是循序漸進、步步為營才好,中國LED產業經不起折騰,中國LED企業經不起折騰,激進的價格戰只會破壞中國LED產業的生態環境。
雖然部分LED企業2015年取得不錯的業績,但是仍無法挽救低落的年成長率,所以,2015年LED價格戰沒有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