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已經成了LED照明行業的關鍵詞。主業不振的情況下,長方集團、勤上光電等LED照明企業已經在向上市公司注入教育資產發展雙主業;但也有企業稱看好行業前景,堅守照明主業。
12月23日,雷士照明(02222,HK)與中科院云計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下稱中科院云計算中心)在惠州舉行戰略合作發布會。發布會現場,雷士照明副總裁洪曉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雷士認為照明行業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對行業的發展信心是非常堅定的,我們會沿著照明方向堅定地走下去。”
尚未有智慧城市項目落地
洪曉松同時表示,雷士認為照明行業未來的發展機會在于智慧照明和智能照明。 盡管起家于商業照明,但雷士照明卻把智慧城市放在了智慧化的第一位。
“智能家居代價是非常高的,即便是非常富裕的家庭可能也承受不了,很多照明企業在講智能家居戰略,但最后好像也沒做出什么,這和消費者支付的代價有關系;智慧商業的話會不一樣,公司有能力支付這個成本;智慧城市則會帶來更多的效益,行業里的一些專家和雷士判斷,真正的智慧生活是從大東西開始的。”雷士照明首席品牌官杜瑩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科院云計算中心副主任袁峰在會上表示,各個城市的路燈分布面積廣,且本身已經通電,將是打造智慧城市很好的入口,這也是中科院選擇照明企業開展合作的原因。
在中科院云計算中心的孵化企業中科智城軟件有限公司CEO Jessica Mo看來,智慧城市中路燈的改造有許多盈利點,“僅一體化燈感就是一個市場,它可以裝載不同終端,每一個終端都是一個盈利點;另外平臺本身也是盈利空間,比如顯示屏上投放廣告;還有之后產生的數據入口,包括后來的數據服務,都會有大量市場。”
“市場空間是無限的,北上廣這樣的城市有約20萬盞的路燈。單從路燈來說,基礎路燈是1000塊到2000塊一盞,智慧路燈的市場規模將遠大于此。且如果把智慧城市打造起來,它的載體將不只是路燈,還有充電樁等,未來還有許多想象空間。”洪曉松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盡管信心滿滿且市場巨大,但雷士照明目前尚未有任何智慧城市項目落地。杜瑩華對記者表示,雷士照明已經在談項目,參與政府的招標,預計明年中期會陸續有項目成果推出。
LED行業陣營分化
實際上,經歷過白熱化的競爭之后,國內不少從事照明業務的上市公司已經在轉型。
如在市政照明工程領域占據優勢的勤上光電,在并購龍文教育成功后,不斷在教育領域跑馬圈地,已然形成了“LED+教育”的雙主業模式。此前,勤上光電董秘胡紹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不排除把LED資產剝離出上市公司的可能性。
另外一家上市公司長方照明則更名為長方集團,亦在向教育領域轉型。其最近的一個動作是11月份發布公告,擬斥資6億元取得深圳特蕾新教育集團有限公司60%股權。
不過,雷士照明卻無意這種跨界轉型。杜瑩華稱并不覺得市場飽和,相反這是在市場競爭的情況下企業走向了兩極分化的情況,“照明用品的替換的空間很大,替換率尚不到30%。”
洪曉松則表示,“不是說我們轉向發展智能就不做照明了,它實際上是在我們照明產業的升級,從傳統照明升級到智慧照明層面來,給用戶提供更智慧、更好的、更健康的照明,是我們發展的方向,而不是轉換。”
洪曉松進一步向記者透露,以路燈為入口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并非鋪設新的路燈,而是在原有路燈上改造。“和我們建設路線相關,智慧照明在現有路燈的基礎上增加功能,通過在硬件上增加設備,在軟件增加控制,實現無縫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