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倒閉與跑路也是2016年LED產業的主旋律之一。 LED已進入微利時代,國內產能過剩,價格已幾乎透明,企業難逃低價漩渦。內在的惡性競爭在吞噬LED行業的發展前景。此外,行業巨頭不斷開啟并購以及產能擴張,產業化集中程度得到高度提升,“大者恒大”的產業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在大企業的近乎“瘋狂”的市場掠奪下,中小企業只能在夾縫中榨取剩余價值,生存處境也越來越艱難。
2016年,LED企業倒閉與跑路的新聞頻現各大媒體新聞頭條,一時間照明行業“風聲鶴唳”,從業者 “人心惶惶”。本文梳理了2016年LED行業倒閉與跑路的企業,望從業者能夠從中吸取教訓,共勉!
深圳一電源企業欠款千萬瀕臨倒閉

6月23日,據行業人士爆料,深圳某電源廠商疑因拖欠供應商貨款,而遭供應商拉橫幅抗議。消息一出,引發行業熱議。
據悉,該電源廠主要生產家用電器、手機、LED燈、電動工具等產品用的電源適配器、充電器機變壓器,主要客戶有BDCI、TTI、Sanmina-SCI、松夏、三星、LG、華為、惠普等,并多次被評為誠信企業、最具潛力品牌以及優秀供應商等,如今落入此困境不禁引人唏噓。
LED電商黑馬品一照明倒閉

7月10日,照明行業一條新聞刷爆了朋友圈--“天貓過億電商黑馬品一照明跑路”。
品一照明是在2006年國家“十一五”將半導體照明工程大力推動的背景下成立,是國內LED照明行業的知名品牌,致力于LED家居照明、LED商業照明及LED戶外景觀亮化照明領域。其整個發展歷程可謂神速,從13年的1000萬,到14年的6000萬,再到15年超過一個億的速度,并且2015年雙十一當天銷售額1217萬,以黑馬之姿震驚整個照明行業!
自2013年,品一照明開始殺入電商圈,到2015年其銷售業績過億。在此,不得不說品一照明的電商團隊還是相當牛逼的,為此,就在去年國星光電還一度想要對其進行收購。
浙江中宙光電進行破產重組

7月19日,利爾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宣布與浙江中宙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協商一致簽署了《重整投資協議》,擬4000萬收購已經進入法院破產重組的浙江中宙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筆者查閱資料發現,中宙光電注冊資金6600萬元,投資總額超過4億元。兩相比較,公司資產嚴重縮水。
中宙光電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呢?上述消息中強調中宙光電是“業內公認的LED燈絲的標桿企業”。另有多方綜合信息顯示,中宙光電成立于2004年,年產各類高功率、超高亮度的LED達12億只,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LED封裝及應用產品制造企業,是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的重點發展企業。
中山同濟科技照明倒閉清算

7月20日,中山同濟科技照明有限公司貼出公告,內容為:因我公司經營不善,經董事會研究決定:現進行公司財產清算,貴請各供應商(公司)至2016年7月20日到2016年7月26日前來我公司辦理往來業務核算。逾期我公司拒絕辦理此項業務。
據了解,中山市同濟科技照明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05月25日,至今整整10年時間。2016年06月23日還變更了經營場所地址到中山市橫欄鎮永興工業區富慶一路3號第1棟首層第2卡、二樓。
瑞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倒閉

7月22日,瑞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向各位供應商發布公告稱,“因最近幾年經濟不景氣,制造業處于倒閉潮中,瑞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亦風雨飄搖,經營困難,面臨破產的局面,在此瑞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及全體成員對各供應商致上深深的歉意。”
瑞谷科技其實早就存在危機。2014年,華為以24.7%的市場份額,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通信電源供應商。由于對華為的過分依賴,不注重自身產品創新而一味去追求企業轉型。
輕子燈飾老板欠薪跑路,艾迪森躺槍

9月25日消息,近日,網絡上流傳了幾張員工集結在東莞艾笛森討要“血汗錢”的照片,一時間在朋友圈引起熱議。
后得知,原來是輕燈飾(深圳)有限公司老板邱華榮跑路回臺灣,走之前跟艾笛森子公司雷笛揚照明成立新公司,把客戶全轉移了,讓其女兒掛名股東。邱華榮跑路后,輕子燈飾員工便跑到艾笛森尋求公道。
柒點照明跑路

10月14日,朋友圈瘋傳,又一照明企業跑路,顯示房東已貼出公告
從網上查詢到,中山市柒點照明成立于2008年,旗下驅動電源工廠(禾田光電)規模已達3000平方米,擁有CE、CB、TUV、CCC、SAA、UL、EMC等資格證書,能嚴格執行世界各國電器行業標準。柒點照明生產車間已達2800平米,員工總計180人,已經發展成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柒點照明主要做LED燈的,而且價格很便宜。
上述倒閉企業大多具有一個共同點:三角債。三角債是中國特色,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各環節角色之間的互保。原材料供應商商--配套企業--應用企業--經銷商--客戶這樣一個鏈條里,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現資金拖欠問題,就可能形成產業鏈上的三角債。
受經濟不斷下行、LED行業增速放緩等因素的影響,企業債務環境在不斷惡化,相信最近倒閉的很多企業里,一定有不少是被三角債拖垮的,賬戶上皆是“應收而未收款”與“應付而未付款”,但企業常常還想再賭一把,繼續投入--產出--積壓--拖欠--再投入--再產出--再積壓--再拖欠,陷入大生產大賠小生產小賠的惡性循環里。交易秩序紊亂,結算紀律松弛,信用觀念淡薄,又加劇了三角債,它的陰影如今籠罩著LED中小企業。
過去幾年,隨著大量資本的涌入,LED行業一直供過于求。行業技術含金量相對較低,產業步入拼低價、拼規模的時代。然而,拼低價、拼規模的發展模式需要巨大而持久的資金支撐,一旦在資金的某個節點稍有阻滯,整個發展模式就會分崩離析,企業就會陷入危險境地。尤其是中小企業,沒有良好的資金儲備和經營策略,更容易遭遇倒閉的風險。
站在2017年的開頭回首2016,關廠、裁員、倒閉、跑路頻現,LED產業風聲鶴唳,LED是否不行了?這是大錯特錯!我認為,這是產業結構在優化。經過“倒閉潮”的大浪淘沙,生存下來的企業都是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實力雄厚、品牌優良、產品質量過硬的精品企業,在這些企業的引導下,LED產業將會走向早已偏離的正軌。
進入2017年,隨著供給側改革的進一步深化,LED供求關系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低端落后的生產產能將會進一步淘汰,屆時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將會更加惡化。還能在這個行業穩穩矗立的,無一不是堅持品質及信譽的良心企業。常言到,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在LED產業高增長大潮衰退的今天,LED企業必須堅守底線,合力創造出一個良性的生態環境,才能迎來行業的春天和自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