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顆粒鋪設的道路完全可以不安裝路燈,但使用習慣、造價和專利不會讓它很快普及。
在夜晚,能夠靠自身的力量發光的,除了天上的星星,還有可能是地上的道路。
在英國劍橋市中心以東的Christ's Pieces公園,一家名叫Pro-Teq Surfacing的公司最近在那里鋪設了一條沒有路燈的道路,而因為這種用發光顆粒鋪設的道路會在夜晚發出大片星星點點的亮光,它被冠以了一個貼切的名字—“星路”(“Starpath”)。
“它很酷,你親眼見到它在夜晚發光的樣子的話就會明白。在晚上從這條小路80米開外的地方你也能清晰地辨認出走在上面的人有沒有戴領帶,或者是男是女。”建造這條道路的創始人Hamish Scott對“星路”在夜間的照明亮度很有信心,并認為它足以成為路燈的替代品。
Pro-Teq Surfacing公司是英國薩里郡的一家公司。它使用具有專利的噴涂技術來鋪設人行道、車道、屋頂和操場。
無論是采用節能燈具,太陽能電池板,還是合理布局路燈,作為城市的管理者,政府都是道路照明節能的最熱心嘗試者。當劍橋市議會找到Pro-Teq Surfacing公司,希望他們能夠就發光道路進行嘗試時,此前就一直在做發光材質嘗試的Hamish Scott很爽快地答應了。
假設在一條3公里的道路上,每隔30米兩邊各設置一盞路燈,那么一共需要202盞路燈,如果這202盞是功率250瓦的高壓鈉燈,則一小時消耗的電量是50.5千瓦時,運轉10小時,則會消耗505千瓦時電,相當于一兩個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即使是做功率50瓦的LED燈,雖節約了80%的電量,但如果能更進一步減少用電,從環保角度來說肯定更值得推崇,因為城市的道路遠遠不止這3公里而已。
實際上,開發這種發光的道路,Hamish Scott大概用了4年多時間,使用了百萬美元的研發費用。“萌生出這個念頭的初衷是看到市委會的工作人員每天都需要去開關路燈的電源,因此我就想有沒有根本的解決辦法。”Hamish Scott說。
發光的秘密在于整條“星路”由包含能夠轉化太陽能的聚合材料組成。白天,發光顆粒會自動吸收來自紫外線的能量并儲存起來,而到了夜晚室外光線亮度減弱到一定程度后,它就會自動地通過發光的方式將白天儲存的能量釋放出來。
Hamish Scott說,讓“星路”顯得有些獨一無二的是,它能根據周圍環境的亮度來自動調節,如果周圍一片漆黑,它就會盡量提高發光的亮度,但如果周圍有一定的光源,它就會盡量“收斂”發光,“就像有一顆自己的大腦一樣”。
“發光顆粒會吸收紫外線并轉換成能量,并且通過發光來消耗能量。”Hamish Scott告訴記者,在多雨的英國,即使出現了連綿的陰雨天氣,無需蓄電池,“星路”也能照常工作。此外,不同顆粒還能發出紅、橙、藍、綠、紫等不同的光芒,也便于鋪設自行車道等彩色道路。
鋪設“星路”主要有三個步驟,Hamish Scott告訴記者,首先用滾輪蘸著含有液態聚氨基甲酸酯涂料在已有的道路上充分涂刷一遍,然后借助Pro-Teq Surfacing專業的噴灑機器,密集均勻地將混合有發光顆粒以及磨碎的天然石或回收的玻璃(1308,-11.00, -0.83%)的混合顆粒鋪到已經被聚氨基甲酸酯涂料粉刷過一遍的路面上。當然,為了讓這條路更平整,這之后還需要做一些平整工作,用平鏟把顆粒撫平,就像撫平跳遠的沙坑那樣。最后,再次拿出滾輪,在聚氨基甲酸酯涂料和混合顆粒表面之上,扎扎實實地刷上由聚氨基甲酸酯和聚天冬酸混合而成的樹脂密封劑,在這層保護膜的作用下形成一條結實完整的道路。
只需要3個人在30分鐘內就完成了Christ's Pieces公園里的那條150平方米的“星路”,而在完工后4小時,路面整體就已經干燥完畢,可以投入使用。當然,這一切還是要依靠專門的機械和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來完成的。
一條“星路”的路面厚度在8毫米至10毫米,表面耐磨,抓地力強,使用壽命大約可持續至少25年。作為自行車道和殘疾人通道來說也安全適用。雖然Pro-Teq Surfacing沒有做過專門的強度測試,但Hamish Scott認為從目前的檢測來看它的使用情況良好,10月27日、28日肆虐英國的暴風雨也并沒有對“星路”產生什么影響。
建造自行發光的道路可能正在成為下一個城市道路建設的趨勢。
今年年初,荷蘭就曾提出將修建一條能夠在夜晚自動發光10小時的“智能”公路。當然,這條公路涉及到的“智能”體系更多元化一些,但是僅著眼于自動發光。從已經公開的發光原理來看,它與“星路”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依靠某種介質在白天吸收光亮,然后在夜晚釋放出來,略有不同的是它采用的介質是一種熒光粉末。
這個想法由荷蘭設計師丹·羅斯加德和海曼斯基礎設施管理集團共同提出,去年還獲得了荷蘭設計獎的最佳未來概念獎。
在今年年中的時候,在荷蘭布拉班特省就已經開始嘗試修建數百米這種發光道路。而在英國住了22年的新西蘭人Hamish Scott更早地把這種發光路面帶入了現實。
事實上,在聽說荷蘭將修建自動發光的公路時,英國方面也曾表達過希望引入這項技術的想法。這是因為,出于低碳減排和降低政府支出的目的,英國公路部門2006年起就宣布采取“午夜熄燈法”,并在2011年7月將熄燈范圍擴大,晚上9點開始就把全國的高速公路、住宅街道和人行道上的路燈關閉或調暗。但這也同時給夜晚出行的路人和騎車人帶來了不便和安全隱?患。
而如果道路能夠不耗費電力在夜晚自主進行發光,無疑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然,反過來,如果道路能夠自行發光,也能促成更多路燈關閉。這也就是Hamish Scott認為,它足夠有潛力代替路燈的原因。
當然,Hamish Scott也很清楚,在城市中心,出于便利或是景觀的目的,還會有一定數量的路燈在夜晚進行照明,因此他覺得,這種可以自動發光的道路在一些橫穿公園的小徑或是自行車道,以及一些路燈不足的農村地區會更有發展空間。
作為一家研發固體表面涂層的公司,對Pro-Teq Surfacing來說,一條道路的低碳價值還不止于此。“星路”在鋪設時所采用的涂料能夠填補道路原有的裂縫,對年久失修的路面起到修補作用。
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鋪設“星路”就不需要像傳統的路面改造那樣先挖去原有的路面,再重新施工鋪設,從而減少浪費。
作為一家工程建造公司的負責人,Hamish Scott更看重這方面所產生的環保影響,“現有的道路服務年限結束時,市政委員會往往需要花費大量資金進行全面整修替換。”按傳統方法來進行路面改造施工,那些被挖出的路面只能做報廢處理,從資源和人力上來說都是一次浪費。
Hamish Scott告訴記者,“星路”中的聚氨基甲酸酯同樣還在機場的跑道中有所運用,它幫助“星路”可以在任何材質的表面進行覆蓋,因此在常見的混凝土、柏油、瀝青、路磚和木板路面上都可以用三個步驟完成一條“星路”的建造。
當然,“星路”也有使用壽命的限制。不過Hamish Scott表示,目前對于“星路”中的粘結劑的主要成分聚氨基甲酸酯的回收應用,已經有了一套相對成熟的技術,通過物理和化學手段都可以對聚氨基甲酸酯產品進行回收,既可以將它重新擠壓或者塑造成緩沖隔層等物質重新投入使用,也可以用化學試劑將其分解處理,從而將原料進行循環使用。總之,在25年的使命行使完之后,Hamish Scott也為這些地面上的“星星”準備好了去處。
Hamish Scott希望“星路”能夠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世界各地,他們下一步的計劃是盡可能多地打開“星路”的市場。
但老實說,在全世界都亮起“星路”的愿望可能不會很快達成。劍橋市公共空間執行議員Andrea Reiner即使見到了“星路”的照明和節能效果,仍堅持:“如果要在整座城市中大范圍鋪設‘星路’,我們還需要權衡安全性以及克服人們希望保留城市公共空間歷史風貌的愿望。”
而另外一方面,因為Pro-Teq Surfacing公司為“星路”申請了技術專利,因此目前來看,其它公司不能夠鋪設這種道路。除此之外,Pro-Teq Surfacing公司為“星路”制定的造價是每平方米75英鎊,相當于人民幣733元,雖然節能角度的收益近在眼前,但對于預算嚴格的各個政府來說,從嘗試到規模普及,可能還需要些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