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19日晚披露的IPO審查進度表顯示,珠海越亞封裝基板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越亞封裝”)已于9月12日終止審查,成為今年7月1日IPO排隊企業“大洗牌”后的首個撤單企業。至此,今年終止IPO審查的公司數上升至130家。
截至9月18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18家,其中在審企業344家,包括上交所137家、深交所中小板75家、創業板132家。在上述618家受理企業中,已過會24家,未過會594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320家,中止審查企業274家。
關于本次撤單的越亞封裝,原本申請在上交所發行上市,但是預披露文件發布后即受到外界不少質疑,主要集中在2013年業績跳水、高度依賴大客戶和出口退稅、產能利用率不足40%卻仍募資擴產等問題。
預披露文件顯示,2011至2013年,越亞封裝營業收入分別為4.38億元、4.96億元和3.6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541.85萬元、8270.97萬元和1995.24萬元。其中,2013年業績大“跳水”,營收同比下降26%,凈利潤降幅則高達76%。
究其原因,或與高度依賴大客戶有關。越亞封裝近三年的前五大客戶中,除第二大客戶威訊聯合半導體(北京)有限公司外,均為安華高科技及其合作封裝測試廠商或者這些廠商的采購代理公司。報告期內,越亞封裝向安華高科技及其相關客戶銷售收入分別達到3.14億元、3.58億元、2.2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71.84%、72.05%、60.88%。
在出口退稅上,越亞封裝2011年至2013年海外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3.20億元、3.68億元、2.37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76%、76%、67%。報告期內公司出口產品享受增值稅“免抵退”優惠政策,出口產品退稅率為17%。經簡單計算,2011年至2013年越亞封裝享受的出口退稅優惠分別約為5448萬元、6257萬元及4037萬元,分別占公司凈利潤的119.96%、75.65%、202.35%。這意味著,報告期內越亞封裝出口退稅金額接近或超過凈利潤,2013年甚至超過同期凈利潤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