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在线_欧美一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视频9_欧美性生交大片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產業資訊 » 產業 » 正文

崛起的“中國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1-21 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瀏覽次數:6

現在是整個照明行業最好的時代,全球最豐富的資源都集中在中國。

盡管在如今的照明行業,跨國公司如飛利浦、歐司朗等依然充當著“領導者”的角色,然而,剛剛開啟的半導體照明時代帶給了中國本土照明企業太多的期待與機會。

處于全球最大潛力市場的中國本土企業們正憑借其極富性價比的產品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參與到全球性的競爭中。

愈來愈多的本土照明企業乘上資本快車步入跨越式發展階段,截至2014年8月,上市公司涉及LED概念的股票多達70多支,其中以LED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共計22家,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奠定基礎。

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整體規模進一步擴大。按照CSA Research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整體規模達到了2576億元,較2012年的1920億元增長34%,2014年產值將有望超過3000億元。

中國本土企業在市場上的表現大有異軍突起之勢,然而,快速發展的中國本土企業,如何才能騰飛跨入國際一流照明企業之列?他們的快速發展是否會對外資企業構成一定的威脅?對于正在快速發展的本土企業來說又存在怎樣的掣肘?

       市場的悄然變化

不可否認,在LED發展初期,外資企業通過手上掌握的LED核心技術,外加上雄厚的資金實力、研發投入、技術以及營銷渠道上的積累,在技術、產品、品牌影響力等方面與中國本土企業相比有著明顯優勢。

“這些年,隨著LED在中國市場的不斷發展,政府對LED產業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 LED的核心技術不再由外資企業獨攬了。”國星光電總經理王森表示,本土企業的技術、產品在某些方面都能做到與外資企業平起平坐了,外資企業的產品優勢將越來越不明顯。

國內半導體照明企業通過充分挖掘本土市場天時、地利和人和的優勢,一些表現已經證明本土企業的地位正在悄然發生一些變化。本土企業憑借高品質、低成本、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在市場上的表現也日漸出色。

如全球排名前位的封裝廠、在中小功率封裝市場占有突出優勢的木林森營銷總經理林紀良介紹,木林森2012年總營收達到18億元,2013年總營收近30億元,2014年營收目標為達到50億元左右。

“沒有銷量就沒有份量;沒有噸位就沒有地位。木林森也希望把LED做到民品、家用普及化。”林紀良表示,LED照明市場的發展具有多元性,但最具有潛力的依然是大流通類的類別。“隨著照明市場向室內照明延伸,產品的性價比將超越一切,在這一領域外資企業的優勢在逐漸被弱化。”

本土企業除了在照明產品的大流通渠道占有率逐步提升,本土照明產品的生產設備企業的產品也正逐漸得到市場的認可及買單。

早些年,LED照明產業國內設備市場成為了國外設備廠商的“饕餮大宴”,制造企業購買設備的成本極高,且外商服務滯后,設備環節的高投入也成為了制約LED照明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高成本”亦催生了國產設備的崛起,成本幾乎攔腰而下,吸引了更多LED企業購買,大大加快了LED產品市場的“發酵”。

杭州中為常務副總監文仕表示,在實驗室檢測、中游封裝產線、下游照明應用等領域,國產設備諸多性能研發的本土化特性與國內企業粘性較強,行業替代率越來越高。“在封裝后端分光編帶制程中,中為自動化設備不管是在性能、可靠性方面,還是在價格成本、服務性方面都表現出了極高的性價比,是行業率先實現主流供應的國產化設備。”

除了在生產設備方面,國產企業的產品在逐漸得到市場認可外,國內也涌現了幾家非常優秀的本土檢測設備生產企業。

以遠方光電為代表的先進國產高端檢測設備無論在技術和工藝上可以跟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相媲美,且自己掌握核心專利。

“中國高端產品價格僅為國外同類產品的一半左右,所以遠方光電的中國高端檢測設備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歐美市場,都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遠方光電客戶中心總監郭志軍表示,遠方光電除了在技術很多方面已經領先國際水準,并在國際上制定相關標準,獲得了國際的認可。

盡管本土企業的市場規模在逐年擴大,但在某一些細分領域比如高端照明市場,外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依然保持著優先優勢。

“這主要是由于外資企業的品牌決定的。”王森表示,鑒于本土企業的快速發展,從宏觀來看,外資企業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的確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在于外資企業本身做的不好,而在于本土企業這幾年的發展速度很快,進步很大。”

據了解,在傳統照明時代,飛利浦等三大照明巨頭占據全球近30%的市場份額。近年來,照明巨頭的市占率也在進一步縮小。

為了應對照明市場的快速變化,國際巨頭照明企業飛利浦、歐司朗也紛紛采用分拆上市、本土化等策略應對各種挑戰。

郭志軍表示,對外資企業來說,要想在中國市場有更好地發展,不僅要傳承國際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同時也需要吸納更多本土化的管理模式和市場開拓方式,實現與本土市場環境的無縫銜接,才能穩據中國市場。

林紀良表示,在半導體照明時代,未來5-10年內照明終端市場更有可能是群雄并起的格局,這將給予本土企業更多的機會與可能  ————本文節選自第11期《半導體照明》雜志)

    詳情查閱:2014年第11期(總第57期)     訂閱熱線:010-82385280-612     轉載請標注: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半導體照明》雜志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為「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網站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如未正確注明文章來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復制、轉載、散布、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意見反饋 | 網站地圖 | RSS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