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集團本月8日發布了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一季度京東交易總額達人民幣878億元,同比增長99%;活躍用戶數首次突破1億人,同比增長90%。交易總額大規模增長的背后,是京東各條業務線的迅速拓展。在傳統的B2C業務之外,京東B2B業務也在迅速擴張,京東大客戶部總經理宋春正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目前已有百萬級企業客戶數在京東上采購,未來京東將推出一系列企業采購的解決方案,繼續推進企業采購電商化。
解決企業痛點 打造統一采購平臺
在零售市場深耕10年的京東在B2B領域仍然是一支新軍。2014年11月,京東發布企業級市場戰略,宣布面向企業用戶推出企業級電商采購平臺。當時即有業界人士質疑京東如何與已在B2B市場布局多年的阿里競爭,以“自營式電商”標榜的京東B2B業務能否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對此,京東方面表示希望B2B業務能走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宋春正表示京東B2B的核心理念是推動企業采購電商化,希望在交易環節,以及企業的采購管理環節都用電子商務和互聯網手段來實現,實現技術創新。“京東作為供貨商、上游采購提供商介入進去,不僅賣東西,同時推動整個內部電子商務建設,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理念。”宋春正說。
在公共采購市場,企業有一個痛點,由于采購的商品數量大類目多,他們往往希望供應商能夠集中配送、提供統一服務。傳統的線下模式存在幾個弊端:首先價格不透明,不能跟供應商面對面商談;其次所有環節靠線下操作,手續煩瑣;第三是成本高,對應服務不完善,產品品質無法檢驗。針對這些痛點,京東建立了企業頻道,把產品價格在網上公開標注,且由于產品都是自營,因此交易和后續的服務保障都由京東提供,免去企業多方采購和后期維權的麻煩。宋春正表示,B2B業務賣給客戶的產品可以保證是自營,即使有一些第三方平臺提供的產品,當客戶需要這個產品的時候,京東也會把這個產品轉為自營提供給客戶。
乘“互聯網+”東風 推進采購電商化
據介紹,目前京東B2B的中小企業交易數據已在百億以上,有百萬級企業客戶數在京東上采購。宋春正表示在推進B2B業務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來自如何改變目標客戶群的思維。企業由于受到決策和慣性的阻礙,接受采購電商化的理念還有一定的阻力。“我們不斷在做不論推動、告訴用戶電商化給你帶來什么、電商化能幫你企業帶來什么。”
今年兩會上,“互聯網+”的概念被首次提及,各行各業都在觸網,試圖走出一條不一樣的創新之路。宋春正表示這對于推動B2B業務的發展是一個利好消息,一旦企業內部在整個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普及互聯網,使互聯網得到最大化的應用,跟電商企業采購業務的商業模式就可以完全匹配。“我們現在修一個高速公路,修好了對方沒有找對應的高速公路跟我們接上,最后一公里接不上去,還要走泥土路就很慢,大家都對接上去就很高效。”宋春正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B2B業務的發展趨勢已經不再是一家公司為其他供應商搭建平臺,而是做一個更大的網絡平臺,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它整合采購過程、加快購買速度、享受一站式服務。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公共采購市場總規模超過20萬億元,隨著京東規模的日益擴大,想在這一前景廣闊的“蛋糕”上分得更大的一塊,能否把電商理念植入采購單位內部,將是關鍵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