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在线_欧美一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视频9_欧美性生交大片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產業資訊 » 眾創空間 » 正文

民進中央:關于引導“眾創空間”健康發展的提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3-03 來源:中國青年網瀏覽次數:352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
 
  “眾創空間”作為有效滿足互聯網時代“雙創”早期需求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受到各地政府的號召、扶持以及投資機構、開發商的追捧。短短一年內,各地“眾創空間”數量劇增,呈現出多元化、全民化的發展勢頭。但是,熱鬧背后也蘊藏著風險和危機,主要問題如下:
 
  一是一哄而上。由于有不少激勵政策,特別是科技部提出“將符合條件,運行良好的眾創空間經備案后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服務體系”,各地紛紛上馬創業大街、創業綜合體項目,“眾創空間”認定數量呈幾何倍數增長,不少質量并不高。調研發現,一些地區70%以上的初創項目3個月內即注銷退出,轉化為小微企業的不足10%。而且同質化嚴重,許多地方創業局限于門檻低、上手快的互聯網創業,創新則被簡單理解為模式、資源的整合創新,不少項目缺乏技術創新和科學合理的商業發展模式,導致創業人才聚集難、初創項目發展難,成長性及帶動性差。
 
  二是政策制度不完善。針對性不強,普適性政策較多,且主要集中在房租補貼、稅收優惠等方面,沒有針對不同項目的不同階段制定差別化政策,對創業輔導、投資人對接等方面考慮較少,沒有針對性地觸及創業者的痛點。多元化、分段式直接融資體系尚未建立,早期項目和人才亟需的種子、天使投資匱乏。從全國范圍看,我國東部和中西部的創業資本流動“逆差”明顯,以西部某市注冊(政府配投)的一只天使基金為例,一期5000萬元九成以上投向了北京、廈門等地。需要中央層面的針對性金融政策進行統籌協調。部分政策門檻較高、持續性差。政策雖不少,但初級“創客”難享受。如某地人力社保部門公布的15條創新創業優惠政策中,初級“創客”不可享受的超過1/3。后續支持不足,對初創項目存續的關鍵需求——“打市場”“求生存”關注不夠,導致項目存活率較低。
 
  三是評價體系不完善。統計方法不適應,按照現行科技產成品分類統計的原則,信息軟件、互聯網服務、商業服務等初創項目集中的業態的基礎數據極不完善,難以準確了解、評估產業活動現狀。評價依據陳舊,目前各地規劃統籌、政策設計及信息引導只能簡單以項目數量、面積、入駐企業數等作為評價依據,有效的項目可行性研究難以開展,優秀人才、龍頭項目引進落地難。
 
  四是創新創業環境仍有不足。“眾創教育”滯后,受應試教育影響,學生基本素養技能儲備不足。高校教師、科研院所職工、大學生、企業在職工等創業創新的主體人群,但這類主體人群創業創新意愿普遍不高,以重慶為例,調研發現,企業員工中近期(三年內)打算辭職創業的只有5%,高校教師、科研院所職工中近期打算離崗創業的不到2%。創業輔導不到位,社區“眾創”科普培訓尚屬空白。創業心態浮躁,部分大學生對困難失敗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盲目創業,一些創業者和投資人心態失衡,希望通過獲得投資“一夜暴富”等浮躁情緒蔓延,而且“眾創金融化”泡沫有所滋生。
 
  這些問題可能導致“眾創空間”熱潮“曇花一現”,客觀上浪費財政投入、社會資源,打擊社會公眾對“雙創”的信心,引導“眾創空間”可持續健康發展成為當務之急。
 
  建議:
 
  一、完善對眾創空間的服務
 
  1.加大信息的發布力度。各級政府要科學搜集、整理“眾創空間”基礎數據,準確評估發展狀況,并及時向市場發布有關信息,通過市場機制引導“眾創空間”科學發展。
 
  2.進一步降低稅收優惠政策門檻。引導各地實行更低的政策門檻,降低資質、人員、產值、規模、稅收等方面的硬性要求,讓更多的“創客”在初創階段就能夠享受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
 
  二、完善相關政策制度
 
  著力提升政策的針對性。引導各地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創業者關心的問題開展政策設計,針對不同的創新創業類型、階段、群體,建立針對性、差別化的政策支撐體系。如,針對東中西部的創業資本流動“逆差”問題,應引導東部地區更好利用社會資金,而更多將國家財政資金投向中西部。
 
  三、完善評價輔導體系
 
  1.建立信息技術工程師等相關人才為核心的國家雙創人才庫,搭建輻射全國的“眾創”人才、項目查詢平臺,鼓勵各地完善“眾創”服務供給、需求動態評估機制及信息發布平臺。
 
  2. 加強后續輔導,開展“眾創空間”發展情況調查,制定不同類型的發展戰略,探索培訓輔導、專業服務、技術研究、投資驅動等不同功能平臺錯位發展。明確創業與創新的不同評價方式,切實提高項目存活率、技術轉化率。
 
  四、構建良好的“眾創”生態
 
  1.構建“眾創”生態。引導各地重構投資與“眾創”關系,設置合理政策性種子基金、天使投資配投條件,引導早期投資人在人才輔導、項目打磨上發揮作用。
 
  2.重視種子人才培養。鼓勵各地試點工具設備齊全、課程內容豐富、科技氛圍濃厚的校園及社區“創客”空間,為學生及社區創業人才提供“體驗—實踐—探究”系統“創客教育”服務。
 
  3.對于創業受挫的創業者,政府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兜底機制,出臺再教育、再就業、再創業等全方位的舉措。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為「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網站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如未正確注明文章來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復制、轉載、散布、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意見反饋 | 網站地圖 | RSS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