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2017年年初,LED芯片巨頭三安光電發起漲價通知,且不談是否會有更多的企業跟進,漲價將會給行業帶來什么影響?
價格始終是最能觸動行業神經的敏感詞匯之一。與往年的價格戰不同,2016年是漲價,從芯片、封裝,到配件和顯示屏應用端,燈具價格卻僅是不再下跌。顯然,原材料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照明企業的利潤,體量大的企業尚能自行消化,而對資金力量弱、無技術優勢的中小企業無疑是一場不小的沖擊,或許這將開啟新一輪市場洗牌。
配件接棒“漲價潮”
自2016年3月以來,先是在晶電、三安的帶領下部分LED芯片漲價10%左右。接著木林森、信達光電、國星光電將用于顯示屏的RGB燈珠價格上調5%-10%。同時,這種漲價風潮也迅速傳導到下游LED顯示屏領域,合利來、天合光電也發出通知,對產品做了相應的價格調整。
就此次LED顯示屏產業漲價風波,記者翻閱各個公司的調價通知,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近期各種原材料觸底反彈,特別是襯底,以及金、銀等貴金屬價格持續攀高,導致LED器件的核心部件——金線和銀支架的成本隨之走高,再加上人工成本持續增長。
有分析師表示,漲價本質上是由LED顯示屏特別是小間距市場需求旺盛所致。顯示屏市場迅速增長的需求傳導至顯示屏封裝與芯片端,而這種供給緊張也外溢到照明用芯片。芯片和封裝廠商將大部分產能轉移到顯示屏燈珠生產,一定程度上導致照明燈珠供應緊張。
然而,接下來原材料上漲進一步擴散,將直接影響燈具的成本。如今,繼銅箔供求緊張帶動鋁基板漲價后,2016年10月以來鋁材瘋漲。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鋁漲了40%左右,鋼板漲了20%,鋁基板漲了40%。
從近期鋁錠價格走勢圖來看,從2016年10月20日起,鋁錠基本上是一天一個價,到2016年11月10日,鋁錠價格已經由每噸13210元,上升到了15130元。有配件商向記者抱怨:“鋁價有時候平均每天一噸漲幅三百多,而且還面臨缺貨現象。”
鋁價上漲,直接影響了鋁基板、燈體外殼、散熱器等用鋁量較多的配件價格,有些產品的價格已經上漲了20%。比如LED驅動電源的鋁制外殼價格上漲,電源配件每個成本上漲0.2-0.3元。有電源廠家表示,這個上漲幅度企業自身能夠接受,并沒有就此對外調價。同時,由于原材料價格不穩定,現在配件商家都采取現金結算,甚至還出現了先打款訂貨,再發貨的情況。
“這次漲價主要針對鋁基板,價格平均上調10%。”立達信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鋁基板在LED行業的應用主要是封裝、電源、照明等領域,尤其是2016年以來LED顯示屏、COB封裝等市場規模增長,不斷催生PCB市場需求增長。
照企對漲價多持觀望態度
目前,配件漲價尚未傳導到照明終端,大多數廠家持觀望態度,并表示盡量維持原價銷售。立洋光電相關負責人透露,鋁基板再次漲價對封裝行業會造成一定影響,但不會太大,因為鋁基板在封裝器件中的比例不足20%,所以光源價格暫時不會調整。
2016年10月初,嘉美時代照明總經理周水明曾強調,對于此次漲價還處于觀望態度,作為LED照明品牌企業不會輕易調價。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11月23日,嘉美時代照明在朋友圈發布《部分產品價格調整通知》,《通知》顯示:“因原材料價格輪番上漲,供應商部分材料11月初已通知我司漲價。基于成本壓力,公司決定,自2016年11月26日起,對公司的部分產品按實際成本核算,對原銷售單價進行調整。此次調整的產品涉及商照金鹵燈系列、商照電器系列、LED光源系列及支架其中的部分產品。”嘉美率先提價,但能否引發大品牌“漲價潮”仍需要市場驗證。
板材漲價對下游照明企業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因為板材成本在整個照明產品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太大,大概在5%-8%之間。三雄極光副總經理林巖稱,作為照明廠商,我們不會因為板材漲價而跟著漲價,三雄極光會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合理的成本控制。
中山市特略照明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戚軍強表示:“最近的鋁材漲價對特略產品影響不大。第一,對定位高端產品的企業而言,原材料所占成本相對比例較低,有些配件工藝成本甚至與原材料成本幾乎一樣。第二,原創產品本身凝聚了更多的設計價值,這或多或少會折算一部分到產品成本里面。第三,產品的銷量不斷地增長,量大產品成本自然下降。”
“雖然目前鋁材、塑料、線路板價格都有20%-30%不等的漲價,公司產品做光源用的鋁材占比較多,但科朗暫且考慮不漲,還是以原有價格占據市場份額,維護好經銷商。”江門市科朗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南光直言。
[pagebreak]
[pagebreak]
推動企業自動化
原材料漲價,首當其沖受影響的是配件商,其次才是LED燈具廠商。原材料漲價,配件也會跟著漲價,但成品漲價的幅度不會超過原材料的漲價幅度,部分上漲幅度需要配件廠商自行消化。同理,燈具部分漲價幅度也需要照明企業自己消化。
從目前來看,談下游照明產品價格上漲還為時過早,大的照明品牌照明企業不會輕易將中上游價格上漲直接傳導給市場和終端用戶,特別是在禁白令全面實行,企業需要快速搶占替換市場份額的關鍵時間節點。
顯然,品牌照明企業在消化成本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一方面由于其產量巨大,采購議價能力強,可以將原材料所帶來的生產壓力盡量轉交給供應商,能有效地把原材料漲價給企業帶來的影響最小化;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擴大規?;慨a,提高生產效率和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攤薄成本。
如今,照明企業產能規模的擴大不單是簡單的人員數量增加,而是向加強人均產值提升方向有效推進,需要多類產品和多種工藝環節引進,并實施自動化改造。
立達信相關負責人表示,最快的降低成本的辦法就是通過自動化規模生產來降低制造費用,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成本。作為一個目前國內LED照明單品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立達信擁有40條LED燈泡的自動化流水線,2條筒燈的自動化生產線,2條燈管自動化生產線。“下一步,立達信會繼續開發10條各種規格的LED自動化生產線,設計生產100臺4軸以上工業機器人,使整個工廠自動化生產能力達70%、LED燈年產量突破3億支。”
同時,陽光照明、歐普照明、佛山照明、雷士照明等傳統照明上市公司,在半年報中都提及了通過自主改造升級、引進購買等方式,對生產線進行了自動化改造及試產,達到了提高生產效率、節約人力資源、提升產品品質的目標。只是中上游供應環節的持續漲價,可能會進一步加快上述上市公司導入自動化生產設備。
加速中小企業出局
在這股漲價浪潮中,除了配件商外,對中小照明企業影響最大。供應商集體漲價,加速了一些沒有品牌優勢,沒有購買力的抗風險能力弱的廠家出局。
“大企業原材料采購量大,有一定的談判籌碼。但小企業沒有機會談,我們說漲多少就漲多少,否則,我們不會再供貨。這樣一來,下游小企業成本將會提高,生存難度加大,會加速并購、整合、洗牌。”一位LED原材料廠商負責人表示。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未來照明市場會集中在幾家大的品牌企業手中。那中小企業的出路在哪里呢?要么有獨特的技術,要么在細分市場有影響力。換而言之,在品牌企業集中精力搶占替換市場份額的時間點,中小企業需要盡快調整產品和市場定位策略,找準自己的細分市場。
原材料上漲,而成品價格不漲,對燈具廠商而言實際上是一場變相的價格戰。隨著競爭門檻的不斷提高,平衡質量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尤為重要。從長遠來看,配件漲價加速淘汰沒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讓市場進一步集中,將促使行業回歸理性。
近期要聞
LED技術獲201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在1月9日召開的2016年度科技獎勵大會上,“多界面光-熱耦合白光LED封裝優化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該項技術由華中科技大學劉勝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羅小兵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陳明祥教授、深圳市瑞豐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裴小明、廣東昭信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王愷研發。這也是繼“硅襯底高光效GaN基藍色發光二極管”獲得2015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后,半導體照明行業再次斬獲獎項。
據了解,多界面光-熱耦合白光LED封裝優化技術的出現突破LED封裝涉及的一系列基礎技術、材料和工藝方面的技術瓶頸。該項目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形成了從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到工程應用的完整LED封裝技術體系,并在深圳瑞豐光電、廣東昭信集團、武漢帝光電子等LED企業推廣應用:LED隧道燈廣泛應用于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參與了國內最長海底隧道青島膠洲灣海底隧道(全長7800米)的照明工程建設;LED背光模組應用于康佳、TCL、冠捷等電視機和顯示器生產企業,產品批量出口到歐盟、印度等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