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在线_欧美一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视频9_欧美性生交大片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產業資訊 » 產業 » 正文

從簡單照明需求到智能健康化 LED照明業欲破苦澀現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1-08-05 來源:第一財經作者:王珍瀏覽次數:570
 [ 林良琦提到,照明的市場價值被低估,家居照明花費占裝修花費的比重僅3%。 ]
 
“中國照明行業的現狀像是艱苦的‘磚頭’”。在被業界稱作全球LED照明行業的“晴雨表”的廣州國際照明展上,雷士照明董事兼CEO林良琦這樣評價。
 
林良琦說,現在的照明產品同質化嚴重、大打價格戰,用戶對照明的好處缺乏認知,最后買個燈“亮”就行。
 
除了談及行業現狀,在今年的全球照明行業領袖高峰會議上,新技術、新模式、新空間都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去年經歷了產能過剩、價格激戰、疫情沖擊等多重挑戰,LED照明行業在庫存逐步出清、Mini LED背光顯示加快普及等利好因素刺激下,今年LED業迎來轉機。
 
技術、模式新突破:不再單打獨斗
 
從技術角度來看,目前主流的LED技術是用藍光激發熒光粉,存在藍光過多、影響視力的風險。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昌大學副校長江風益教授研發了“硅基黃光LED”,找到純色LED技術的突破口。去年,已有照明企業就共同推進“硅基黃光LED”技術產業化達成全面戰略合作。
 
“高光效黃光及綠光LED技術的突破,開拓了多基色純LED照明新方向。”國家硅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光緒評價,熒光粉LED,成本低、產業成熟,存在富藍光的風險、光效與色溫難以兼顧、光效潛力低;沒熒光粉的純LED,處于技術初期階段、產業亟待配套、成本高,但可以兼顧光效和色溫,藍光可控,可實現健康照明、按需照明。
 
在行業應用上,2020年熒光型白光LED技術及產業已成熟,到達平穩期。預計2040年,無熒光粉的LED照明技術及產業將進入平穩期。只有通過高光效的綠光、黃光,才可實現無熒光粉的LED照明。這意味著半導體照明尚有很大提升空間,多基色純LED照明將會有更高效率。
 
除了技術上的突破,照明行業里生態合作代替單打獨斗的模式也在興起。
 
林良琦提到,照明的市場價值被低估,家居照明花費占裝修花費的比重僅3%,商用照明花費占整體工程花費的比重僅5%。與此同時,行業資源分散,難形成合力,沒有絕對領先份額的品牌,國外品牌淡出中國市場,產品同質化,陷入價格戰,用戶減少線下體驗,走向線上,買個燈“亮” 。
 
對此,林良琦透露,雷士照明利用品牌、銷售網絡資源,開始構建一個生態平臺雛形。研發平臺,建立產學研閉環;制造平臺,減少重復投資,拒絕價格戰;營銷平臺,從設計到一站式服務,構建細分空間的專業光環境。
 
而且,與以往刺刀見紅地打價格戰不同,雷士照明與得邦照明(603303.SH)、洲明科技(300232.SZ)進行合作。林良琦說,得邦、洲明有一些雷士沒有的產品,雷士也有一些自己獨特的產品,大家互補共贏,減少重復建設。“中國照明行業已經到了一起攜手、共同成長的時代,不再是你死我活的心態。”
 
鄉鎮、海外和智能化新空間
 
圍繞渠道布局,歐普照明透露今年有“兩個千”的計劃:在國內,將對城市市場的2000多家、近3000家傳統零售門店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同時啟動鄉鎮水電光計劃,將在鄉鎮市場布局5000~6000家銷售網點。
 
木林森則依托前幾年收購的朗德萬斯開拓海外市場。朗德萬斯全球副總裁、中國區CEO張鵬透露,朗德萬斯在疫情暴發前把海外的虧損工廠關掉,海外僅保留墨西哥和俄羅斯兩個工廠,加上LED光源產品銷售占比提升,今年上半年盈利比去年同期增長十倍。目前在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銷售業務,希望與國內企業開放合作。
 
收購了喜萬年的上海飛樂投資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李志君表示,喜萬年品牌70%的產品是與中國照明企業合作制造,然后銷往海外市場。喜萬年現在的市場主要在歐洲、拉美,未來新的增長空間在亞洲、中國市場,愿為國內照明供應鏈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搭橋。
 
向細分市場滲透,尋找智能化、健康化突破口,成為了照明企業的普遍選擇。記者看到,在展會上包括雷士、三雄極光等在內的企業都呈現了如智慧酒店照明、智慧商業照明等針對細分市場的解決方案。
 
“不能再走單品批發的老路,要提供解決方案。”廣東三雄極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周寧透露,三雄已設立了智能家居公司,開拓智能家居業務;其教育照明業務和交通(高鐵、地鐵)照明、辦公照明在碳中和的目標下,迎來新機會。
 
佛山照明智能產品相關負責人黃熙則提出“三步走”,第一步是智能單品,使用成本低,用戶操作行為變化不大;第二步是輕智能套裝,在五金、專賣渠道推,無需APP、聯網,傳統開關可適配,能用智能語音,用戶沒壓力使用智能照明;第三步是全屋智能照明解決方案。
 
而在張鵬看來,任何人都想做智能家居照明,照明產品門檻低,照明企業面臨挑戰。所以,不能單看照明,智能是手段,健康是目的,“智能+健康”才是未來的布局之道。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為「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網站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如未正確注明文章來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復制、轉載、散布、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意見反饋 | 網站地圖 | RSS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