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照明聯盟搭建共性技術創新平臺—半導體照明聯合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
閃聯產業聯盟、半導體照明聯盟、長風聯盟、籽種產業聯盟……近年來,在首都北京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時代大潮中,涌現出一支異常活躍的生力軍—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以下簡稱“產業聯盟”)。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實行產學研用各主體的深度協同創新,”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告訴記者,“而長期以來制約協同創新的一個老大難,就是產學研用相關主體條塊分割、各自為戰、難以深度融合。我們之所以大力發展產業聯盟,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把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分布在產業鏈上下游的創新資源整合起來,打造完整的創新鏈條,加快推進協同創新。”
注重頂層設計 營造良好環境
“有形之手”催生新型社會服務組織
閆傲霜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從數量上說,中國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全球無疑是較多的,但為什么科技創新的成果不盡如人意,產業的創新能力普遍不強?
且行且思、邊干邊想,她逐漸看清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受計劃經濟體制的長期影響,我國的創新資源,比如高校、科研院所、搞創新的企業,往往是分散的,形同互不聯系的“孤島”。如何改變科技創新的“孤島”現象,把單個的科技“珍珠”串成完整的創新“項鏈”,進而實現高效的協同創新?
答案就是產業聯盟:“產業聯盟自發形成的互利共贏市場化機制,突破了原有的體制障礙,充分體現了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真正詮釋和強化了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2011年,北京市科委聯合市財政局、中關村管委會等10個委辦局,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發展的意見》,鼓勵產業聯盟在產學研用合作、產業鏈協同創新、標準化促進、品牌培育、國際合作等方面大顯身手。
“我們支持產業聯盟的發展,不是通過政府干預‘拉郎配’。”閆傲霜介紹說,“市科委主要側重于頂層設計,提供方向建議,并積極營造有利于聯盟發展的政策環境,讓相關各方自愿結合。這樣既避免了‘有形之手’的過多干預,又使政府在關鍵時刻發揮出‘無形力量’。”
結合北京的產業發展實際,北京市科委鼓勵、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從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構建產業聯盟。截至目前,北京市科委共推動構建了北京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創新聯盟、全國印刷電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北京材料分析測試服務聯盟、北京數字化制造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長風開放標準平臺軟件聯盟等幾十家以龍頭企業為主導的產業技術聯盟。
北京市科委還在全國率先設立了產業技術聯盟促進專項,引導和支持聯盟立足產業發展,加強項目組織、標準制定、專利池建設等制度建設,引導聯盟秘書處積極發揮帶頭和凝聚作用,不斷提升為成員服務的能力。
為支持產業聯盟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應用示范及承接國家重大產業化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北京市科委積極通過項目帶動聯盟開展協同創新,不斷提升聯盟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和帶動產業發展。為促進北京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創新聯盟圍繞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產品、服務的創新和產業化發展開展協同創新;市科委累計支持經費超過7000萬元,帶動聯盟成員單位投入科技經費近2億元。
北京市科委還通過政策引導,讓產業聯盟自己“修煉內功”,提升聯盟與盟員單位的利益共享。通過相關政策設計,引導首都產業聯盟建設了眾多公共服務平臺,如:測試檢測平臺、成果展示推廣平臺、信息交流平臺等,為成員提供多項公共服務,成為政府服務企業的有益補充。
聯合技術攻關 推進成果轉化
產業聯盟聯起創新全鏈條
來自北京市科委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北京市較為活躍的產業聯盟已經有100余家,擁有成員單位約7000家;其中,企業成員約占65%,科研院所及大學約占23%,其他機構約占12%。從行業分布來看,首都產業聯盟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現代農業、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新材料、科技服務業等七大領域。截至目前,已有長風聯盟、中關村數字視頻聯盟等17家產業聯盟以“聯盟”名義申請注冊成為社團法人。
這百余家產業聯盟,通過匯聚產學研用科技創新資源,締造了生機勃勃的首都科技聯盟集群,成為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
產業聯盟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鏈開展聯合攻關,突破產業發展的核心關鍵環節,促進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近兩年來,北京市產業聯盟及成員單位承擔各級各類重大科技項目達1150項,項目總投入達430億元。如:非晶節能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共同推進國產非晶帶材應用開發為目標,組織非晶上下游產業鏈開展聯合攻關,采用國產非晶帶材制造的非晶配電變壓器已成功掛網運行。
標準的制定、推廣是產業聯盟的一大特色。閃聯已有7項國家標準正式發布,2項新國家標準獲得正式立項;同時,閃聯1.0標準7項提案已經全部成為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標準,成為國內該領域唯一的ISO國際標準體系。2013年,閃聯2.0的7項標準提案被ISO接納立項。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這百余家產業聯盟中,已有40余家聯盟建立標準委員會,申請發布國際標準近40項,國內標準160余項;30多家產業聯盟開展聯盟標準的制定工作,已批準及正在研制的聯盟標準140余項,其中90多項以不同形式在聯盟內使用。
產業聯盟作為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新型組織,還具有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的獨特優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首都生物農藥聯盟、中關村寬帶無線專網應用聯盟等40余家聯盟開展了科技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等工作。中關村寬帶無線專網應用聯盟在首都機場建設了民航信息化示范專網,可使國航飛機貨艙利用率提高約17.5%,機場和航空公司間的資金結算時間由原來1個月縮短為實時結算。
據介紹,到2013年年底,首都產業聯盟在京各級工程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達400家;產業聯盟成員共承擔北京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94項,項目總投資68.2億元,推動了一批高新技術成果在本地轉化。
開展國際合作,制定國際標準
產業聯盟“萌”出“國際范兒”
在服務國內產業發展的同時,產業聯盟順應國際競爭的發展需求,闊步邁向國際舞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TD聯盟、中關村數字電視聯盟、半導體照明聯盟等約50家產業聯盟開展了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國、日本、香港等23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不同層次的國際合作。
“只有走向國際,才能讓中國的產業、技術創新在國際上真正擁有話語權。”閆傲霜說,“擁有國際話語權的標志,是參與制定國際標準。”
由AVS聯盟主導制定的AVS視頻編碼標準已在全球20多家芯片廠商中應用,古巴、斯里蘭卡、老撾等5個國家采用AVS標準播出的數字電視節目已經超過1000套。如今,該標準已成功申請為國際標準。
半導體照明聯盟相繼組建了“中肯半導體照明技術中心”和荷蘭“代爾夫特研究中心”兩個技術研究中心,及東歐半導體照明營銷中心,借助國外中心打造面向全球的集創新設計、展示體驗、渠道發展、品牌孵化、技術支持及應用系統服務配套等于一體的開放式服務平臺,推廣我國自主LED照明相關技術和產品,并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去、國外企業走進來。
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產業聯盟不斷提升自身科技創新水平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半導體照明聯盟通過牽頭創建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ISA),聯合了國際上70%以上的主導企業、主要研發機構及行業組織,確保了我國在全球半導體照明領域的話語權、規則制定權。該聯盟還通過“照亮非洲”、中荷合作、中德合作等國際科技合作,協助企業開辟了國際市場和資源渠道。
TD聯盟積極推動TD—LTE及其演進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應用。截至2013年10月,全球共部署24個TD—LTE商用網絡。美國CDMA運營商Sprint選擇TD—LTE技術對其原有網絡進行擴容,打破了我國只能引進他國通信技術的現狀,利于國內企業通過TD—LTE進入國際市場。
在北京的100多家產業聯盟中,62家獲批成為科技部試點聯盟,占全國試點聯盟的42%,居全國首位;19家聯盟被科技部評估為A類聯盟,占全國A類聯盟的73%。
對于產業聯盟未來的發展,閆傲霜充滿信心:“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產業聯盟這種新型的組織管理形式,必將成為科技創新中社會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和高端的現代服務業態,在協同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