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在线_欧美一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视频9_欧美性生交大片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產業資訊 » 產業 » 正文

何崴:智能照明改變設計思維 LED燈光的藝術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8-29 來源:新華網瀏覽次數:23

設計本身就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工作,照明設計師作為設計行業中的一員,一直在做創新的事情。

《照明設計》執行主編、中央美術學院數字空間與虛擬現實實驗室主任何崴認為,照明已經進入數字時代,我們現在創造的不是光,是數碼點、數碼線、數碼面。現在大部分的光源其實是數字光源,這對照明設計產生重大影響也起到推動作用。隨著發光形式的改變,必然會改變照明設計師的思維,從而帶來前所未有的燈光表現形式。

智能照明改變設計思維

幾乎很難想象,一個人在廣場上做幾個動作,整棟樓的燈光就跟著發生改變并作出回應。但有了智能照明后,這一切完全可以變成現實。

何崴介紹說,以前很難出現色彩光,經過數字化控制、編程后,現在變得輕而易舉,這讓燈光的藝術表現力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強。比如燈光的敘事性,因為光的信息化和色彩表現性更容易實現,從而讓光的敘事性增強。另外,燈光的遠程控制、燈光和觀眾之間的實時交互,也都是因為互聯技術、控制技術的革新產生了重大改變。

在兩年前的某燈光藝術節上,一幅主題為《慢》的燈光互動作品曾令業界耳目一新。作品由一輛老式自行車和一組LED光幕組成,人騎車速度的不同,會觸發LED光幕形象的改變,從而使人和光幕產生情緒上的互動。作為《慢》的燈光設計師,何崴告訴記者說,作品的創作理念源自對現代生活的反思,希望通過燈光互動的方式,讓參與者重新思考“慢”對于生活的意義。

“作品用到了交互技術、傳感器技術,包括LED控制技術等。從科技的角度講,如果沒有LED和交互技術,將很難實現觀眾和燈光的時時互動。”何崴認為,正是有了智能照明技術,才讓這個作品傳遞出豐富的藝術內涵。

燈光的藝術表現力增強

燈光是一門藝術。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很多藝術家就開始用電燈進行藝術創作。從早期的熒光管、霓虹燈,再到現在的LED燈,新光源技術的介入,使燈光作為藝術表現手法變得更加嫻熟、豐富,也更加得心應手。

何崴頗有感慨的說,以前只能簡單用燈光做一些藝術表現,現在各種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多,而且照明設計和其他藝術門類的連接變得越來越容易了。在他看來,燈光和照明設計本來就是一個與技術關聯緊密的行業。他相信,未來的照明設計師會越來越重視技術層面,新的技術也一定會激發藝術家新的靈感,創作出更具藝術表現力的作品。

不過,何崴也提醒說,照明設計師對LED等新技術也應保持謹慎態度。因為LED顏色過于豐富、閃爍過于頻繁,容易導致焦躁情緒,因此設計師應該去思考設計和新技術之間的關系,思考怎么讓新技術發揮出最佳效果。

當前,照明設計行業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方面一些設計師傾向于用穩健、經典的手法或光源來做設計,另一方面一些設計師主動擁抱新技術,愿意在作品中大量運用LED,通過與數字、互聯等新技術的結合,塑造更具燈光自我表現力的作品。比如,近些年比較火熱的媒體立面,燈光就實現了從為建筑服務的配角變成自我表現的主角。

談到對這兩種趨勢的看法,何崴說道,“談不上誰比誰更高明、更正確,這必然是設計的兩條方向,應該允許有多元化的呈現。但對所有設計師來講,永遠向前看,永遠嘗試著去用新的技術,這是設計行當天生具有的特點。”

的確,新的燈光技術為藝術家提供了新的創作可能性,但對任何藝術表現來說,工具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合理運用這種工具,傳達獨特的藝術觀念和審美享受。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為「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網站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如未正確注明文章來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復制、轉載、散布、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意見反饋 | 網站地圖 | RSS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