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慣例,蘋果新品發布前,機構會大舉加倉概念股。不過,新一代蘋果卻略顯不同,藍寶石概念股并未因為iPhone6即將上市遭到熱炒。
證券時報數據部統計顯示,截至二季度末,16家涉及藍寶石的概念股,其中有14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機構身影。通過對基金、券商、QFII、社保和險資這五大機構的持股情況匯總發現,70家機構合計持股數量為4.69億股,年初的這一數據為64家機構合計持有4.28億股。
雖說機構持倉量較年初有所增長,但同比環比均出現了下降。統計顯示,上述16家公司,機構二季度末持股量,較一季度末下降了近千萬股,較上年同期下降了約4000萬股。從機構持股占流通股的比重看,環比上升的公司僅三安光電等5家公司,而天通股份、水晶光電等10家公司,機構持股占流通股的比重環比下降,下降比例超過六成。這些遭機構減持的藍寶石概念股,主要從事長晶、晶片及襯底生產和銷售。
對于機構的減持,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以往蘋果新品發布,概念股公司一般是蘋果的直接或者間接供貨商,因此受到機構的追捧。但是,這一次被iPhone6捧紅的概念股不一樣,蘋果的藍寶石采購不來自中國。更為重要的是,藍寶石襯底是否大面積應用于iPhone6還不明朗。再加上機構存在半年報考核,減持也很正常。
據悉,雖然藍寶石用于手機屏幕的趨勢已成共識,但這塊看起來很美味的蛋糕,企業何時才能吃到仍難確定。在接受記者采訪的幾家藍寶石龍頭企業中,僅天通股份明確表示,已開始小批量供貨手機蓋板,此外國內尚未出現企業開始批量供貨藍寶石手機蓋板。
天通股份董秘許麗秀對記者表示,現在市場上主要擔心的是良品率低的問題,該問題并不是發生在長晶環節,而是在于后期的切磨拋,即藍寶石晶體的切割、研磨和拋光。在長晶方面,公司通過改良泡生法,生產大尺寸晶棒已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因為藍寶石硬度極大,要將其加工成大而薄的光滑薄片是非常困難的,工藝要求很高。
上述16家概念股中,今年獲得機構明顯增持的公司主要集中藍寶石產業的兩端,即上游的長晶爐制造類公司和下游的藍寶石加工類公司,例如露笑科技、晶盛機電、同方國芯等公司。也就是說,機構的資金流向,與產業資本有明顯不同。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稱,上市公司重金投資的藍寶石長晶、晶棒、襯底等,在投產前,需要從上游購買長晶爐,制造完成后,又需要對晶片、襯底等產品,進行切、磨、拋。所以,產業鏈兩端上市公司最先體現效益。
“其實,手機用的屏幕除了硬度外,還要考慮其他多方面的性能。”水晶光電董秘孔文君告訴記者,如果藍寶石屏幕在除硬度以外的其他性能上也能夠超過蘋果現在使用的大猩猩屏幕,那么價格不會是阻擋蘋果等高端手機選用藍寶石屏幕的障礙。
據記者采訪了解,國內目前的藍寶石屏幕加工能力要達到這一目標,還有待進一步的技術發展和成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