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照明燈飾行業中,價格戰已經是一個老套的話題,但是,隨著LED照明的不斷滲透,照明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仍然是歷久常新的話題。據全球研究機構數據顯示,今年白光LED主流產品的報價在持續走低,其中,亮度為36-50流明的燈泡價格下跌6%,亮度為120-140流明的燈泡價格下跌3%,LED照明產品的價格已經開始接近白熾燈價格。整體趨勢呈現,部份原有高價品項價格下調,低價品項則繼續走低。
“毛利率50%才可持續發展”
對于照明燈飾企業來說,照明產品價格不斷走低是事實也是一個趨勢,在市場調查的過程中,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便是:“照明產品的價格還會繼續下跌。”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何讓企業得到生存空間并能夠長遠發展就是現今企業老板們需要思考的問題。與此同時,增收不增利于近年來逐漸成為照明燈飾行業中的一個普遍現狀,雖有利好消息常現,一眾行業人士也堅信行業前景可觀,想要分一杯羹的投資者更是比比皆是,但談到毛利率的問題,依然是照明燈飾企業難以言說的痛。
在采訪過程中,中山湘科華彩照明負責人奉苗山表示,湘科華彩以做電商渠道起家,但是其產品在電子商務上標注售價的利潤一般需要設定在40%以上,這里的40%還沒有減去必須的人工、營運等開支,所以整體來說,最終的毛利率也就20%左右。
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照企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照明燈飾行業得到長足發展,照明產品銷售量有所提升,但是,行業市場競爭卻越趨激烈,銷售量的增加并沒有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毛利收入,與之相反,近年來的照明企業基本沒有毛利率可言。
“在現今競爭不斷強化的行業環境下,服務是企業在市場上博得頭籌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一家照明燈飾企業如果想要得到長遠的發展,并能夠保證到對消費者服務的提供,我認為,其毛利率必須要在50%以上?!狈蠲缟饺绱苏f道。
技術、材料與標準是價格成因的三駕馬車
“羊毛出在羊身上”,照明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也是有根可尋、有因可究的。近日,在某投資機構的密集調研中,勤上光電負責人就表示,LED市場潛力巨大,隨著技術進步及成本下降,產品價格的持續下降是目前的正常趨勢,行業整體盈利水平在此背景下有所下滑。今年照明應用市場開始較大放量就是因為產品價格的下降和性價比的提高,這是LED照明產品普及市場的必然過程。
通過一眾行業人士口中了解到,事實上,照明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的原因有三:
一是技術進步的推動。一直以來芯片都是國外品牌企業的壟斷性技術,隨著國產芯片的開發與拓展,國內照企不再受到壟斷性企業技術的控制,減少了技術費用的支出,于是,國產芯片的產生是造成價格下降的最大沖擊。
二是新材料的應用。原材料變化最大的表現在燈具的外殼和驅動上,以往的燈具一般顯得笨重而“真材實料”,隨著新材料的應用不斷普及,現今的外殼就顯得更加的精簡而輕盈,可見,原材料的轉變也是造成產品價格下降的一大原因。
三是行業無標準,惡性競爭循環。行業標準頻頻出臺,但是,用這些標準用管制自身發展的企業卻少之又少,為增加銷量而犧牲質量卻是照明燈飾行業中時常發生的現象,惡性競爭循環不斷,照明產品價格下降也就沒有了底線。
“由此可見,照明產品價格的降低一方面是行業進步發展的體現,另一方面也是在促進行業標準加快確立的導火線。”某照企負責人如此表示。
成本降低未帶來利差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LED 照明行業在2007年~2010年處于“培育期”,2013 -2014年成為LED照明具有里程碑的的階段,隨著創新科技的突飛猛進發展,LED照明價格持續下降。即使是全球照明領導品牌飛利浦也無法在這場低價競爭中獨善其身。據了解,去年飛利浦在臺灣推出新一代LED燈泡系列,其入門款7瓦LED燈泡399元,相較于此前入門款6瓦LED燈泡要價499元,去年入門款價格足足降價2成。
根據最新LED燈泡零售價調查顯示,2014年4月全球取代40W的LED燈泡零售均價呈現1.5%小幅下跌,取代60WLED燈泡均價下滑2.5%,其中中國地區價格下跌最為明顯。從主要品牌產品價格來看也能發現,除雪萊特外,其他品牌3W球泡燈3月份價格均較上月價格下降,其中雷士、陽光和木林森產品價格降幅較大,降幅均在10%以上。
這一數據現象,正在告之我們LED照明已經進入快速成長期,LED照明價格將會持續下降,銷量將會持續增加,關注度也會持續升溫,LED照明器件終將加速替代普通照明產品。隨著LED照明行業的不斷創新變革,低價已是“大勢所趨”,實現¥4.9的平民價格,沒有什么不可能。
對此,奉苗山總結分析道:低價市場的出現與我國國情有關,中國市場集中而全面,高端產品需求在不斷加強,低價產品市場也不會減少,無論是低端產品還是中高端產品,只要有人需要,有市場需求也就有人生產。所以,為了符合市場日益增加的需求,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低價是必然的,“沒有最低價只有更低價”。至于低價的底線在哪里誰也無法說個準,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