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跨界在各領域盛行,行業與行業之間的邊界逐漸模糊。或進行資源整合,或寄望LED謀取新的利潤增長點,或處于“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戰略考量?……然而,這對LED企業來說,是否意味著“狼來了?”
李嘉誠巨額投資LED納米燈,小米入股美的集團,TCL集團牽手萬達進入智能照明行業,富士康也欲借LED通向自主品牌之路,就連涼茶世家加多寶之前也傳聞試水LED。在LED火速發展之際,其他領域的巨頭再也按捺不住,紛紛涉足LED,開始了跨界之旅,由它衍生的新合作、新思維也層出不窮。
在互聯網時代,跨界在各領域盛行,行業與行業之間的邊界逐漸模糊。或進行資源整合,或寄望LED謀取新的利潤增長點,或出于“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戰略考量?……然而,這對LED企業來說,是否意味著“狼來了?”
巨頭步步緊逼 頻玩跨界
LED產業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企業覬覦已久,毅然跨界進來攻城略地。城內的企業為守住自留地而頗費周折,殫精竭慮……
李嘉誠點燈成金效應
2014年3月初,李嘉誠向媒體展示了其投資的納米LED燈泡。這款因李超人的品牌效應而名聲大噪的“全球最節能”LED燈泡Nanoleaf于2014年11月21日起正式在香港開售,售價高達35美元。經李嘉誠之手再度曝光后,LED燈隨即在港股市場引發點石成金效應,多只LED照明概念股股價抽升。實業明星效應贏得了各界媒體的傳播,也使得LED照明在國內市場得了更多的關注。
正如李嘉誠說“改變世界,就如此燈般簡單”,香港需要發展創新產業,一定要馬上抓住”,而事實上朝陽LED土壤孕育的新技術正是他所期待的創新機遇,巨頭投資小型創業公司,對于后者的盈利能力其實并不太看重。
小米“聯婚”美的布局智能家居
小米于2014年10月份推出的Yeelight智能燈泡被看作是跨界LED、布局智能家居的重要開始,隨后,在雙十一期間小米又推出了一款售價為19.9元的隨身LED燈。緊接著在12月14日,小米公司和美的集團雙雙發布公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小米科技將以12.66億元購買美的1.29%的股份。
此前,小米在智能家電方面有一系列的布局,如小米電視、小米路由器、小米空氣凈化器等,無不昭示出小米在這一領域的野心。此次小米牽手美的是對智能家居產業鏈的深耕。再看美的集團,其于2014年3月發布了M-Smart智慧家居戰略,宣布將由傳統家電制造商轉型為智慧家居創造企業。小米跟美的的合作其實是一種聯合,小米有強大的網絡營銷體系和經驗,美的是實體制造業,網絡營銷而這一塊恰恰是美的的弱項。兩者的文化雖然不一樣,但是他們的聯手會形成優勢互補,廣東三雄極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巖指出,跨界其實是一種更先進的融合。
近日媒體傳出,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一系列生態鏈的準備充分,有望引爆物聯網生態圈,并且帶動LED照明板塊價格上漲。
富士康借LED轉型自主品牌路線
代工界的巨人富士康在跨界LED之路上也是大刀闊斧,2013年底,富士康在貴州的工廠建成投產,設置電視、LED路燈、電子白板產線各一條。
據悉,富士康正在打造完整LED產業鏈以嘗試走自主品牌路線,從芯片到封裝再到應用,從LED顯示屏到LED照明,在LED照明領域布局非常完整和精密。富士康意將LED產業作為從代工到自主品牌、從傳統電子行業到新興產業的轉型。
不過到目前為止,富士康的轉型似乎并不順利,據了解,目前富士康LED業務收入主要來自于政府訂單、品牌代工、集團本身的照明替換。雖然富士康在全國多個地方都有投資LED,但是標有富士康商標的產品,卻很難在市場上看到。
TCL聯手萬達加大智能家居合作
2015年伊始,家電巨頭TCL集團便發布公告,公司與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雙方將成立聯合工作小組,在互聯網應用及服務平臺、商用顯示(含電視)、IMAX 影院、照明、空調、智能家居系統等業務的開發、建設、和運維領域開展業務合作。
TCL集團將基于智能及互聯網應用產品和技術方面的優勢,根據萬達集團的業務發展需求,為其開發、設計、定制所需的系統和終端設備、應用支持平臺等,同時未來雙方在大數據、云服務和O2O業務方面也存在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有利于TCL建立從云到端提供智能產品及互聯網運營服務的能力。
實際上,TCL的自身優勢在于其擁有的豐富的產品端,但如果要尋求一個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作為強大的市場端,擁有同樣訴求的房地廠商則是必然的選擇。也就是說,萬達與TCL之間,已經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那就是剛剛開啟的有著巨大想象空間的智能家居風口。
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表示,家電業步入智能化、互聯網時代之后,行業范疇與其他產業交叉滲透,變得無窮無盡的大,可以延伸到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家庭、智慧社區等領域。因此,企業必須發展外延式的生長模式,借助外部資源聯合、整合發展。
LED成為企業“跨界”的煙霧彈?
自被開發利用以來,LED圈子從不缺少跨界的攪局者,直接進入LED照明的“門外漢”更不在少數。
“最近的諾獎、節能概念讓LED‘看起來’很風光、形勢好、機會多,讓許多企業趨之若鶩。”臺灣LED產業之父、力盛芯(洛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石修博士對于LED行業跨界熱時談到,“資本不是問題,關鍵是投資渠道信息不暢通,造成投資困難,這也容易讓投資者盲從。”
“企業跨界并購也是資本的需要,通過跨行業并購,實現快速發展,為資本市場帶來利好,這是大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策略需要。”石修補充道。很多業內人士同樣認為LED成為企業“跨界”的煙霧彈,事實并不成熟。
但是,LED還是“火”起來了,“朝陽產業”光環之下的LED行業,一直是傳統行業轉型的熱門之選,特別是隨著LED照明市場的逐漸回暖,越來越多的“門外漢”開始展開更加猛烈的攻勢。從目前情況來看,資金雄厚的企業半路出家LED,不疾而終者甚多,成功者寥寥。
廣東奧其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軍則指出,制造企業跨界投資整合,強勢進軍相關產業以獲取新盈利空間;經銷商延伸產品銷售線,以攫取更多利潤,無疑都是在跨界經營中尋求新機會、新市場,期望突破現有的發展瓶頸。
一些逐漸失去競爭力的企業在經歷著“破與立”之間的痛苦煎熬,更為迫切地將LED照明這個毛利較高、市場空間巨大的產業收于麾下,在為無奈的財務報表做彌補,更為關鍵的是,可借跨界打通LED上中下游產業鏈,為重生積攢力量。或許正是如此,跨界企業在紛紛搶灘LED照明產業上做出了諸多大膽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