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在线_欧美一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视频9_欧美性生交大片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產業資訊 » 產業 » 正文

LED電視為何曲直分歧大,揭秘三大要因!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4-20 來源:家電網瀏覽次數:32

在全球每年2億多臺的彩電出貨量中,液晶電視占了絕大多數份額。在中國市場,也是如此。但是,關于LED液晶電視該繼續朝著直板方向前行,還是另辟蹊徑發展曲面技術,卻在國產廠商間形成了很大的分歧。

在歐美市場,三星、LG、索尼的眾多旗艦曲面LED電視產品同樣受到海外用戶的歡迎,在國內也反響不俗,為何外資彩電品牌在國際市場沒有出現類似國產廠商的爭議和分歧呢?

據家電網觀察,第一大要因是中國彩電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高。目前,全球知名的彩電品牌不外乎中國、日系和韓系品牌。在全球市場,三星和LG兩家合并市占率最高,日系收縮,中國企業出海才剛開始,因此韓企彩電品牌在國際市場遠強于其他品牌,兩家獨大,自然分歧小。

但在中國市場,中國六大彩電品牌加上日韓品牌,企業數量眾多,競爭激烈,市占率排名差距小,各種電視概念橫飛。

國內彩電消費在多項政策透支后,預計將出現長期的低迷狀態,為了向高端要客戶要利潤,彩電廠商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但彩電技術發展到今天,很多色彩、分辨率技術都已經超出了人眼識別的范圍。

消費者對于廠家宣傳畫質比前代產皮高多少已經疲勞,急需直觀的改變,因此出現了曲面和直面液晶電視兩條路,因為電視機形狀的改變對于消費者選購是很大的一個沖擊因素。

海信曲面ULED電視,走的就是模仿三星電視的道路。不論是顯示技術還是操作系統,海信ULED電視意圖將三星SUHD電視的曲面量子點概念和Tizen系統復制到自家二代ULED電視產品上,但實際上VIDAA系統仍然是基于安卓系統的定制,和三星電子的Tizen系統、LG電子的WEBOS系統有著本質區別。

中國廠商分歧的第二大要因就是供應鏈主導與用戶需求主導的角力。當前,日系彩電收縮的彩電份額,被三星和LG搶奪。2015年,三星電視的銷售目標是6000萬臺,而LG電子是4600萬臺~4800萬臺,兩家韓企就占了每年全球2億臺電視出貨量近一半。

由于日韓本土市場都較小,因此,除中國市場外,在歐美市場,彩電市場的主導還是供應鏈,即三星和LG在國際市場占據統治地位,中國電視廠商在海外市場的市場份額目前還遠低于兩家韓企。

由此造成,三星和LG在全球市場積極主打UHD和曲面電視產品,也就意味著這兩家企業占據的市場都會傾向于曲面概念流行。所謂出口轉內銷,自然影響到國內彩電廠商和消費市場。

即使是海信、TCL等國產彩電巨頭,眼見4K、曲面概念流行,紛紛進軍這一領域,又正好恰逢國內消費市場低迷,企業經營增長困難,急需曲面這一概念來為企業包裝新產品,抬高價格,提升獲利。

業內分析人士稱,和公認的下一代OLED電視面板技術相比,曲面LED電視在技術上并沒有廠商宣傳的那么高大,實際上和直面LED電視使用的是同樣的面板技術。

據家電網觀察,由于物聯網技術發展,彩電智能化加速,國內彩電消費市場正從過去的供應鏈主導時代過渡到用戶需求主導時代,如個性定制、按需制造等。國產彩電品牌就直面和曲面LED電視存在分歧,這是供應鏈和用戶需求在背后角力。

傳統上,廠商推出新電視產品,消費者只有被接受的份,但在互聯網發展的今天,用戶需求和體驗逐漸成為彩電廠商關注的重點,這關系到后續智能軟件和服務內容付費。像長虹、康佳、創維等一些彩電企業更關注后臺大數據運算、智能平臺和內容的建造。

這第三大要因就是國產彩電廠商上游面板技術不足。不管是量子點電視顯示技術還是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電視面板技術,大多數的專利和世界領先技術都在日企和韓企手中。目前也只有LGD在大規模量產OLED電視面板,且造價昂貴。

除了TCL集團擁有華星光電,其他彩電廠商的面板多采購自韓企或臺企或BOE等,曲面LED電視面板在上游面板廠商手里的初始狀態也是直面的。由于沒有上游優勢,國產彩電廠商無法像LG一樣,鋪貨天然可彎曲的OLED電視,只能拿來曲面概念裝在舊的LED液晶電視上,美其名曰“技術升級或更新換代”。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為「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網站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如未正確注明文章來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復制、轉載、散布、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
關鍵詞: LED 電視 三星 OLED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意見反饋 | 網站地圖 | RSS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