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去哪兒了?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照明行業依舊保持近8%增速,讓人疑惑的是,這行業怎么了?生意又到底去哪兒了?
在大環境方面,國內經濟形勢,環境并不樂觀,房地產不景氣,大型基建工程陷入停滯,照明產品銷售總額減少;同時反腐浪潮下,奢侈型消費有所收斂,官員不敢買奢華的燈具,富豪也不敢買了送給官員。
市場規模整體呈上調,但增幅卻趕不上企業數量增速。在廠家層面,原本10000多家企業,現在增長到35000家,僧多粥少,生意份額自然會有所減少,而且人工成本增加,產品價格狂跌,利潤急劇縮減,企業苦不堪言。
在經銷商層面,前幾年賣場瘋狂擴張,經銷商被迫租賃多個門市,在生意不變情況下,租金負擔且加倍了,并隨市場不景氣而日益凸顯。商家紛紛縮減店面面積、轉讓或關門;門市大多門庭冷落,營業員多于客戶,店中店數量驟減等現象趨現。
行業步入冰河時代
在調研中發現,近16%左右的經銷商直接關門歇業或改行做餐飲、服裝等,普遍經營商家反映整體銷售下降較大,零售市場同比去年下降到30—40%,工程市場同比去年下降到50—70%,零售訂單略有增長,渠道銷售平穩中略有下降,工程訂單急劇下滑。
當前國家對電商、微商和股票市場的支持和倡導,使得全民擁抱電商,投入股市,一時間處處皆股民,而隨著股市歷史性大跌停牌,幾萬億或縮水,或被凍結,可謂禍不單行。
經濟學家判斷2015年將是谷底,如果2016年或2017年初才見底的話,那最早也要到2016年下半年才能復蘇。如今,國內很多燈具廠商看不清經濟發展形勢,只懂進攻,不懂戰略性后退,認為生意不好是產品沒做好,品牌沒選對,裝修不夠好,于是盲目加大投入,結果反而倒得更快!
深度調查
哪些燈企會轟然倒下?
盡管“一帶一路”下海外市場“風景”不錯,同時三四線市場崛起,然而整體市場的“休眠”,仍導致很多燈企動作頻頻且收效甚微。那么究竟哪些燈飾照明企業會在2015年被淘汰退出呢?
一是現金流匱乏的企業。懂得進攻,不懂防守是很多中小燈企的通病,很多老板習慣了打打殺殺,狂熱開拓渠道,喪失原有那股辦實業的踏實,忙于擴大產能,加緊布局,然而企業大環境不景氣,競爭對手激增,投入和產出比失衡,企業掏盡自身腰包,最終倒閉而亡。
二是沒有核心技術優勢的企業。如果市場是一場戰爭,對于燈企而言,研發與設計能力則是裝備,以往螺絲刀作坊式作業或配件式組裝,在如今無異于小米步槍對陣坦克大炮,其結果不言而喻。
三是過度迷信電商,為電商而電商的企業。互聯網風潮下,眾多燈飾照明企業紛紛“觸電”,甚至有些企業“丟盔卸甲”,不管實體店利益擁抱電商。從長遠看,電商將實現線上線下產品價格一體化,最終實現線上消費,線下體驗,而這是在廠商利益分配調和好的前提下,忽略這點,蠶食商家利益必將走上不歸路。
2015年真的來了,企業在此情形下更應開源節流,降低人工成本、租金成本、運營成本等。對于遲早要淘汰出局的企業來說,能夠激流勇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數據話事
2015年1~4月,全國照明行業完成累計虧損額9.26億元,同比增長19.14%。比重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福建等地區。其中:廣東省完成累計虧損額2.77億元(占29.95%),同比增長4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