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走也走不了,往下退也退不下來,最后后悔上新三板,將有一半的企業死在新三板市場。----著名投資者王功權
一句讓人為之震驚的話語,讓我們對于LED顯示屏新三板上市企業有了更多的思考。
近兩年新三板的吸引力正在不斷增強,LED顯示屏行業內未上市的大多數公司也紛紛瞄準了新三板這一火爆的資本市場。尤其是對于急需資本的中小新興企業來說,新三板給了企業一個搭上資本快車的機遇,但新三板的問題也正在不斷暴露。如今大多數新三板掛牌企業都表現出以下三種心態:融資浮躁、羨慕A股、迷茫焦慮,而這些問題來源往往與企業自身的戰略定位脫不開關系,如果戰略布局不當,那么你將成為“死在新三板市場的一半的企業”。
對于LED顯示屏目前總體而言,新三板企業還處在良性發展的道路上,根據部分企業反映,企業已獲得高額融資,可見新三板上市的LED企業并未出現太大的危機,但居安思危方有所為也。
直擊新三板



近些年來,我們不難發現LED顯示屏企業掛牌新三板可謂前仆后繼,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讓新三板如此吸引中小企業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市場大環境不景氣,拖欠貨款、壞賬死賬呆賬層出不窮,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往往容易面臨“三角債”、資金鏈斷裂等困境,但僅僅依靠政府或融資機構根本滿足不了需求;
二、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不足,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有限,承受風險的能力弱。只有把自己的錢變成大家的錢,才能降低風險;
三、新三板政策有利于企業通過定向發行股票來融資,滿足融資需求。目前新三板雖然不能提供公開發行股票募資的功能,不過企業可以通過新三板平臺向投資者定向增資,融資次數不受限制,且無須審批;
四、新三板有效規范公司治理,優化企業內部規范和治理結構;
五、轉板制度是新三板吸引企業的一個亮點。很多掛牌新三板的企業都希望能夠成功轉板;
六、上市困難,新三板受國家重視,被視為中國“納斯達克”,同時也是真正的中國版創業板。去年底IPO改革,股票發行開始從核準制向注冊制過渡,消息傳出后,創業板遭遇“洗版”。IPO如此艱難,很多企業選擇“曲線救國”,選擇適合自己的融資方式,不管是主板、創業板還是中小企業板,門檻都相對較高,而新三板可以解決企業暫時上不去IPO的難題,加上,在IPO新政發布前,IPO的暫停時間了長達13個月,很多企業都耗不起,因此去年包括LED企業在內的諸多企業都選擇“退一步海闊天空”,退到新三板。
思考:7大戰略
然而,隨著目前LED顯示屏企業選擇新三板的上市的越來越多,鑒于目前大多數新三板上市企業的三種心態:融資浮躁、羨慕A股、迷茫焦慮,為此,如何摸索一套游戲規則或方法幫助新三板企業驅動和提升?是大多數新三板掛牌企業登陸新三板之后應該思考的首要問題!
其次,作為新三板的LED企業,必須明確7大戰略問題:
1、做出戰略假設
機會優先:有些企業家大膽激進,感覺外面的機會稍縱即逝,先抓機會,再缺啥補啥。
能力優先:先強化自身再去搶奪機會,想的是踏踏實實的做好自身,外面多么熱鬧跟我沒關系,做好了自身,外面的機會只要我想要,伸手就能抓。
本質上思考戰略,無論機會導向或者能力導向,都要思考你要解決什么問題。
2、厘清戰略兩個關系
供求關系:企業要有效地滿足市場和客戶需求,早期的商業環境是供不應求的市場,逐漸變為供求平衡,再到現在,絕大多數企業面對的是供過于求的市場;
競爭關系:一家企業要考慮如何在產業競爭格局中打敗競爭對手。
未來只有兩類企業能活:一是你去定義別人,在產業內架構一套體系和價值鏈,成為鏈條的領導者和管理者,你定標準,別人活在你的鏈條上;二是強化自身獨有的能力和獨特的存在價值,獲得產業價值鏈領導者的認同,讓別人定義你。
3、未來3年的戰略定位
明確企業的業務聚焦,明確如何在產業中生存,明確生產作業方式及組織管理的方式是什么,企業安身立命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么?其實,產業怎么樣跟你企業沒多大直接關系,不要設想自身處在一個多么大、前景多么看好的產業,最終能不能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還是取決于你在產業價值鏈條上的那個聚焦點是不可替代的。
4、機會的取舍
一個企業做不了那么多,其邊界是有限的,想清楚什么不做非常重要,很多企業會逐漸地成長為多元化企業或非多元化企業,這是趨勢。但在這個趨勢中,要明確自身的能力邊界。在過去的一些實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上市的企業憑借自身的資金優勢,跨界整合已不在少數。成功的有之,失敗的也有之,因此作為新三板的企業,需慎重的考慮自身的企業情況再做出抉擇。
5、資源的配稱
企業家在接受足夠多的信息后,容易發現企業的動作和運作跟不上自身的抱負,資源能力無法適配抱負。即使是一家掛牌企業,也不是可以沒有邊界的思考發展問題,歸根到底應該結合自身的資源能力思考戰略。
6、戰略落地如何保障
戰略聚焦:戰略一定要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聚焦才能確保企業在面對市場競爭中快速構建自身的競爭壁壘,有足夠的競爭壁壘才能抵御競爭對手對企業的沖擊。
戰略投入:企業家會誤以為只要一掛牌就能獲得融資及高估值,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質地是沒有發生變化的,企業的業務及財務指標是沒有發生變化的。企業家覺得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究其原因是被一種掛牌的儀式感和資本的形式感所感染,過度放大了自身內心的期待??傮w在新三板市場,錢和注意力是有限的,怎能保證講一個故事就能讓自身脫穎而出?在這個過程中絕大多數企業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既有戰略中,踏踏實實做好業績是關鍵,才能引起資本市場足夠的關注度。
戰略突破:企業的戰略一定要有時間節點、行為動作和結果的突破,別演變成只有行為卻沒有結果。
7、戰略思考如何升維
產業為本: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任何企業只有在產業中體現自身的價值或為終端消費者提供價值才能生存和發展。
戰略為勢:謀局不如成勢,企業一定要要清楚自身公司要走向哪里或成為什么樣子。戰略從來沒有離開企業家的腦子,戰略沒有對與錯,無非是我們想完之后是不是認可、能不能達成共識并且在實踐中得出結果,并對結果做出評價,最終體現在是不是確立了自身在產業中的江湖地位。
創新為魂:所謂的技術創新帶來對產業變革和商業升級是少見的,不是每一個企業都有能力做技術研發的跟進,更多的創新來自組織管理,如何激活人的主觀能動性,如何激活、連接企業和合作伙伴及終端用戶的關系。例如,最近比較熱的是“合伙人制”、“股權激勵”等都是在創新組織管理。
金融為器:新三板市場存在典型現象——很多企業家上來就是并購、增發,以此來體現自身的競爭價值,最后股權稀釋喪失控制權。因此,金融的“器”是把雙刃劍,你得揮舞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