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是一種技術含量非常高、應用潛力非常廣泛的碳材料,具有高導電性、高韌度、高強度、超大比表面積等特點,在半導體產業、光伏產業、鋰離子電池、航天、軍工、新一代顯示器等傳統領域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領域,都將帶來革命性技術進步。
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各地方政府已經將目光瞄準石墨烯這一新材料,并相繼成立了一系列石墨烯產業化基地,包括寧波石墨烯產業園、常州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無錫石墨烯產業化示范區、青島國際石墨烯創新中心等。安徽、黑龍江、湖南等省份也已開始著手籌劃石墨烯產業發展規劃。
目前,石墨烯產業正處于概念導入期、產業化突破前期。整體上,還處在以研究為主的階段,產品大都處在實驗室階段,產業化進程相對較慢。如果按照硅材料產業的成熟周期為20年來推斷,石墨烯產業化成熟至少還需要5-10年。
據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我國已申請了2200多項石墨烯專利技術,占世界石墨烯專利總數量的1/3。
中研普華研究員王駿表示,“十三五”期間,石墨烯產業將逐步形成電動汽車鋰電池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海洋工程用石墨烯基防腐涂料、柔性電子用石墨烯薄膜、光電領域用石墨烯基高性能熱界面材料在內的四大產業集群,全行業產業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
雖然,石墨烯的前景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是前景廣闊,但就目前而言,國內的石墨烯發展依然緩慢。
石墨烯制備技術已經成熟,但在石墨烯陸續投放市場時,還會經受市場的考驗。有業內人士稱,針對下游應用領域,科研人員還需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技術,針對每一個應用領域的要求,優化每一個石墨烯產品的性能和穩定性。但這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若干年的積累。
目前,行業發展呈現冷熱不均的局面,一是學術界、資本界、媒體的熱與產業界的冷;二是政府招商的熱與落地配套政策的冷;三是中國群眾式的熱和發達國家注重長遠的冷。
對此,有專家建議,首先應在石墨烯應用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刺激產業界的投資欲望;其次,政府應該加快建立相關政策體系,配套政策具體化、細則化,不能僅僅停留在大方向上;最后,加大下游應用領域研發,發揮市場在石墨烯產業化進程中的驅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