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能耗:AI時代的緊迫挑戰
人工智能(AI)正以迅猛之勢極速發展,盡管這項技術將為整個社會帶來顛覆性的價值,但其能耗問題也日益凸顯——尤其是在模型訓練階段的機器學習(ML)過程中,電力需求尤為驚人。
為應對極速增加的算力需求,全球數據中心數量在過去十年間近乎翻倍,目前已達7000個。據預測,到2026年,全球數據中心能耗將達到1000太瓦時(TWh),較2022年的460太瓦時增長超一倍;而僅美國一地,到2030年的能耗就可能達到這一水平。
這種增長并非個例:瑞典的數據中心能耗預計到2030年翻倍,到2040年再翻一倍;英國未來十年內的能耗則可能增長5倍。
從全球范圍看,數據中心能耗已占全球總能耗的2%;在美國,這一比例高達3%(與當地數據中心密集度相關)。更值得關注的是,受AI需求驅動,到2030年,數據中心能耗占全球電力消耗預測的比例可能升至8%。
顯然,能源供應能力是數據中心行業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為此,運營商正考慮投資可再生能源,甚至小型核設施為AI數據中心供電。但無論能源來自何處,“最大限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已成為行業共識。
能效標準:推動行業升級的核心動力
自2004年起,80 PLUS框架就為電源單元(PSU)能效提供了行業通用基準(盡管為自愿性標準)。過去,電源廠商常以單一能效數值宣傳產品,卻可能掩蓋其在不同負載下的低效表現。80 PLUS標準則針對性解決了這一問題:要求計算機和服務器電源在10%、20%、50%和100%額定負載下,能效均不低于80%,且功率因數不低于0.90。
而全新的“紅寶石”等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升級:新增“5%負載下能效達到90%”的要求;針對277V和480V內部冗余電源框架,將功率因數(PFC)達標范圍擴展至5%~100%全負載區間;5%~20%負載范圍內,功率因素需超過0.90;20%~100%負載范圍內,功率因素需超過0.96。
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框架不斷演進,納入了針對高性能電源的更嚴苛等級(青銅級、白銀級、黃金級、鉑金級),并在2011年最終推出了“鈦金”(Titanium)標準。該標準不僅將高負載下的能效要求提升至96%,還新增了“僅10%負載下能效需達到90%”的要求,并將功率因數校正(PFC)的要求調整至20%負載段。
277V/480V內部冗余電源的80 PLUS各等級要求來源:CLEAResult
考慮到能效會受到當地電網電壓水平的影響,以及電源單元(PSU)采用單相或是多相輸入、是否為冗余式設計等因素,因此出臺了更多框架來應對這些變量。 經綠色網格聯盟(GreenGrid)認可,2025年1月,80PLUS標準的管理機構CLEAResult宣布新增“紅寶石”等級。作為14年來首次更新的數據中心能效認證標準,這一等級顯著提高了行業門檻。
與“鈦金”相比,“紅寶石”在所有負載段均提高了能效要求:20%負載下的能效從94%提升至95%,50%負載下從96%提升至96.5%。乍看之下,這些0.5~1個百分點的提升似乎微不足道,但實際上,這意味著能耗損失分別減少了16.7%和12.5%。
結合實際場景來看,隨著明年全球數據中心耗電量將達到1000太瓦時,電源能效每提升0.5個百分點,就能節省5太瓦時電力——按美國的電力結構測算,這相當于減少超2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來源:美國環保署eGrid2023數據表)。 此外,“紅寶石”級新增了“5%負載下能效需達到90%”的要求,并針對277V和480V內部冗余電源框架,將功率因數校正(PFC)的要求擴展至5%~100%的全負載區間;同時,在20%至滿負載段,將功率因數提升至0.96。
新材料和新拓撲:實現80 PLUS“紅寶石”的關鍵
要滿足80 PLUS“紅寶石”這樣嚴苛的標準,電源設計需從拓撲結構、核心器件材料到兼容性規范全方位突破。設計人員正轉向氮化鎵(GaN)和碳化硅(SiC)等寬禁帶(WBG)材料,以實現更高的功率密度和能效——這兩種材料是突破傳統硅基器件性能瓶頸的核心。
服務器電源還需符合行業兼容性與互操作性標準,例如開放計算項目(OCP)的數據中心模塊化硬件系統(DC-MHS)規范,該規范統一了數據中心設備的接口與形態。其中,M-CRPS(通用冗余電源)是OCP定義的1U高內部電源標準,ORv3電源架則采用“每架6個電源”的形態標準。目前,M-CRPS電源雖可支持12V輸出,但54V輸出因能降低電流損耗而更受青睞;同理,電源架普遍采用48V輸出。
在有限空間內實現高效能,LLC轉換器已成為數據中心/服務器電源設計的核心方案——尤其當與寬禁帶技術結合時,優勢更為顯著。平面變壓器技術進一步強化了LLC轉換器的性能:通過將扁平繞組直接嵌入PCB層,可優化散熱、降低漏感、提升功率密度。
當與高頻氮化鎵器件配合時,其低電壓-秒積特性可避免磁芯飽和,從而減少整體損耗。
納微半導體的技術實踐
基于上述拓撲與技術路徑,納微半導體研發出一款單輸出54V CRPS電源:采用高功率GaNSafe氮化鎵功率芯片和第三代快速碳化硅MOSFET,輸出功率達4.5kW,功率密度高達137W/inch³,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傳統線繞變壓器雖可承受83A電流,但要滿足OCP規范的尺寸限制,開關頻率需至少達到300kHz(以減小輸出電容和磁件體積)——這已超出硅基器件的性能極限,因此硅基方案無法滿足OCP合規設計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氮化鎵器件的設計雖與硅基類似,但需特別關注柵極驅動:由于閾值電壓更低,電壓尖峰或震蕩可能影響可靠性。納微半導體的GaNSafe氮化鎵功率芯片集成了控制、驅動與保護功能,從設計層面消除了器件損壞風險。
納微半導體4.5kW 54V CRPS電源
采用碳化硅與氮化鎵器件實現137W/in³的功率密度
在這款參考設計中,無橋交錯圖騰柱PFC級的損耗遠低于傳統橋式整流器——其核心是納微第三代快速碳化硅MOSFET,憑借極低的反向恢復損耗和開關損耗,使PFC級可工作在連續導通模式,實現硅基方案無法企及的低損耗水平。 納微的GeneSiC功率器件基于“溝槽輔助平面柵”結構,導通電阻(RDS(ON))比同類產品低20%,且在寬溫范圍內保持穩定性能。最終,該參考設計在50%負載下實現了97%以上的能效。
紅寶石很好,但行業是否做好了準備?
從80PLUS“鈦金”到“紅寶石”的跨越意義重大:不僅將能效要求擴展至5%輕負載,還拓寬了功率因數的達標范圍。如前文所述,50%負載下的0.5個百分點能效提升,實則意味著16.7%的損耗降低。2024年末,納微半導體推出8.5kW AI數據中心電源參考設計——該設計符合OCP和ORv3規范,基于GaNSafe氮化鎵功率芯片和第三代快速碳化硅MOSFET,整體能效達98%,為80PLUS“紅寶石”級別標準的落地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
(來源:納微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