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你一塊屏幕,你會把它按在哪里?”
把上述問題拋給人形機器人,它會怎么作答?胸前?腦門?手上……而馬斯克的答案很可能是:“整張臉”!
上個月,三星電子旗下子公司三星顯示(SDC)與特斯拉簽訂了一項重要訂單,將從2027年開始向特斯拉供應8英寸OLED屏幕,據業內人士分析,這塊屏幕極有可能將應用在特斯拉下一代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面部。這一消息和猜想引發了人形機器人廠商和顯示面板企業的高度關注:有人質疑人形機器人是否真的需要一塊顯示屏,認為顯示屏是人形機器人“畫蛇添足”的配置;也有人喝彩,顯示屏企業又挖掘了一個萬億元規模的應用市場……
而就在一周前披露的特斯拉董事會向馬斯克提出的薪酬方案及業績要求中,馬斯克“10年內累計交付100萬臺人形機器人”的KPI備受關注,特斯拉人形機器人供應商和人形機器人板塊股票應聲上漲的同時,業界對OLED屏“上頭”也有了更多的想象。
OLED顯示屏被用來“造”臉
當前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面部并非顯示屏,而是采用了邊界配備彩色燈帶的不透明黑色殼。事實上,顯示屏一直都是馬斯克心中人形機器人臉部的最初設定,早在首次官宣Optimus人形機器人時,馬斯克就決定要將顯示屏引入面部設計中,“(擎天柱)頭部會配有一塊屏幕,以便使用者可以獲取有用的信息。”馬斯克說道。
在2026年正式量產Optimus人形機器人之際,特斯拉終于要將馬斯克夢想中的人形機器人面部屏幕這塊拼圖補齊——柔性可彎曲、省電、超薄等特性集于一身的OLED屏幕可以滿足特斯拉對輕薄、低功耗和頭部球形的曲面顯示屏的所有需求。三星顯示將在2027年為特斯拉人形機器人量產8英寸的OLED屏幕,這塊屏幕將安裝在Optimus臉上。
外觀、交互功能、成本、一致性等因素是產業專家、機器人工程師選擇顯示屏作為人形機器人重要組成部分的原因。
“柔性OLED屏幕比較適合人形機器人面部的曲面造型,同時較為輕薄。在自然語言交互之外,人形機器人配備面部顯示器,將賦予其更為直觀的表情,進一步強化其交互能力。”市場研究機構CINNO Research研究總監劉雨實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行業專家指出,目前主流公司的人形機器人還處于“無臉”狀態,主要是當前的技術攻關重點是機器人運動能力、大小腦控制系統等更加復雜的共性技術。在產業進程方面,人形機器人產品尚處于發展初期,顯示屏這類信息交互技術也不是必須落地的功能。專家認為,特斯拉一直是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風向標,若特斯拉Optimus開始采用顯示屏作為臉部的交互方案,那么會引領人形機器人企業采用顯示屏方案的風潮。
不過也有專家對人形機器人引入OLED屏幕的探索持保守意見。劉雨實認為,人形機器人未來的用途和發展方向仍有較高的不確定性,行業正處于跑馬圈地的初創期,目前加入OLED屏,強化與人的表情交互只是行業的一次探索,不能斷言其就會成為顯示屏下一個藍海市場。根據CINNO Research數據,2025年全球智能手機OLED面板出貨數量預計約9億片,國際知名咨詢機構摩根士丹利預測的人形機器人顯示屏體量基本與當前中小尺寸OLED屏出貨在同一量級,到2050年仍有大量不確定因素,討論人形機器人是否為OLED屏幕的藍海還為時過早。
屏幕成為機器人臉部解決方案之一
人形機器人真的需要一塊顯示屏幕嗎?對此,產業界眾說紛紜,觀點不盡相同。在此議題上,業界人士主要有三個主要觀點,一是人形機器人需要一塊屏幕幫助提升交互效率;二是人形機器人應該要一個像真人的臉,和人一樣通過表情去傳達信息;三是人形機器人若是聚焦體力勞動就無須配備一張臉。
最后一個觀點最簡單直白,如果是一個在工廠“打螺絲”的人形機器人,它的功能主要是從事體力勞動,無須進行信息交互,也就不需要任何臉部的解決方案。
“人形機器人應該看起來像機器,而不是像人。”行業專家認為人形機器人的終極目的并不是長得像人,而是比人類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案,顯示屏就是比人類面部表情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案。
“微笑、哭泣、皺眉……人臉做出多種表情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與人交互和傳遞信息。在信息的交互方面,顯示屏從成本上、技術成熟度上、與人交互的親近感方面都優于現階段的人類仿真技術。”浙江省機器人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浙江大學機器人研究院研究員宋偉解釋了顯示屏是人形機器人臉部更有效率、經濟的解決方案,“如果讓我們團隊在仿真和顯示屏中做選擇,我們會選擇顯示屏,因為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面部仿真當前技術成熟度還未達到最優,可能會存在“恐怖谷”的效應,讓用戶產生恐懼情緒;另一方面,從目前的成本控制來說,面部仿真成本也會更高。”宋偉說道。
記者了解到,當前30英寸的曲面OLED顯示屏零售價僅為數千元,相比當前數萬元成本的仿生人臉來說更加經濟平價,而且更易量產和控制產品一致性。
第二種觀點的持有者認為,人形機器人在娛樂、陪伴、教育、客服、康養、情緒疾病輔助治療等場景中需要提供語言交互之外的情緒價值,這種情緒價值就需要人臉表情和肢體語言共同呈現。
在人形機器人如火如荼的發展中,也涌現出很多專攻高仿真人臉、面部表情解決方案的團隊,代表公司有EX機器人、首形科技等。人類仿真技術可以復現人類的細膩皮膚和血管紋理,還可以復現李白、唐僧、精靈、仙女等仿真人物的整體形象;在動作上,可以復現微笑、眨眼、皺眉等表情,還有企業正在探索將AI、機器學習等引入高仿真人臉,可以針對人類的語言表情和動作進行實時互動。
“追求面部仿真,不是單純為了再現人物形象,而是實現更全面、更逼真的人機交互。人和人的有效交流,語言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表情、肢體語言等交互方式在很多場景下更有價值。”EX機器人公司聯合創始人、總裁李博陽曾公開表示。
“類人共情價值”必然會成為具身智能走向大眾生活的重要入口,首形科技創始人、CEO兼CTO胡宇航表示,每一次真誠而高質量的情感互動,都會讓人與機器人之間的聯系更深、更自然,也能讓技術真正融入日常,使人形機器人成為人們值得信賴、樂于相處的伙伴。
當前人形機器人發展仍處于混沌期,機器人各部位的技術路徑還未收斂,機器人“大腦”模型的技術、關節技術以及靈巧手技術都不止一個解決方案。顯示屏是否為人形機器人最佳人臉方案,也需要經受市場、用戶和時間的檢驗。
(來源:中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