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底開始謀劃,到2013年1月與億光正式確定合作關系,職業經理人吳正喆在為億光LED照明在中國市場跑馬圈地近兩年后宣告離任,同時這也宣告億光LED的“黃金時代”結束。
在原億光集團總經理吳正喆離任這一消息正炒的沸沸揚揚之時,一位終端渠道資深人士在接受中國半導體照明網采訪時表示,吳正喆的離開或許會是億光照明走下坡路的開始。
這樣的論斷并非無端揣測。
據了解,自吳正喆執掌億光LED照明在大陸市場的開發以來,在接近兩年的時間里,億光集團共計開發了21個省級運營商,800多家核心經銷商,3000多個分銷網點,可以說,吳正喆的上任,與同行照明品牌相比,在極為短暫的時間內為億光LED照明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快速成長立下汗馬功勞。
不過由于億光這樣一家臺灣企業在國內的產品并非自產,皆為代工,成本方面相對本土企業沒有優勢,售價相對也更高,導致在國內市場上,相比本土其他照明品牌,億光照明沒有較強的產品競爭力。
同時,又由于整個市場的大趨勢都是在往低價產品趨勢上走,中檔產品都不是很受消費者待見,定位于此的億光品牌更是蝸步難移。
“億光產品定位本來是中檔,可是實際上他的價格是中檔,產品質量并非中檔。”該人士表示,同樣的產品類別里,億光的價格稍較高,性價比不夠高是億光照明不被市場接受的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該人士還表示,根據其長期走動于各地區市場觀察發現,億光布設的經銷商皆屬偏小的一類。“規模較小,銷貨能力不強,由于我走的省會市場較多,發現他們在省級總代理下面的二級經銷商的能力相比其他品牌的稍微偏弱。”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吳正喆在億光的這兩年,在渠道鋪設和產品上貨方面億光都表現的十分出色。對于吳正喆的離開,該人士認為,更大的可能會是公司層面認為在渠道拓展方面,投入大,產出小。
據記者了解,從去年4月份開始,億光LED照明先后在江蘇常州、湖北武漢、河南鄭州、安徽合肥、山東臨沂、陜西西安、湖南長沙、江西南昌、浙江杭州、福建廈門、四川成都、云南昆明、北京、黑龍江哈爾濱等十多個省市地召開了“億光LED照明科普大講堂”暨區域市場啟動會議,并在上海總部召開全國省級運營商會議。
而同年6月份,億光LED照明更是連續7地奔波,會議時間密度可見一斑。與此同時,億光LED照明還聯手相關媒體在全國范圍內舉辦“LED照明大講堂”公益普及活動,以助力其渠道建設及品牌提升。
吳正喆曾表示,億光在大陸地區渠道布局計劃總投資超過2億元,到去年8月的目標是實現在25個省扎根,完成1200家分銷商,年底完成全國布局,分銷網點達到5000多個。
“在接近兩年的時間里,通過渠道拓展和品牌推廣方面億光投入不菲,公司頂層可能是不能接受連續性的虧損,畢竟億光還不是像飛利浦、歐司朗之類的國際化大企業,他們進軍中國市場一般都是有5年虧損的打算。”
該人士同時也認為,吳正喆的撤職,或許會是億光在國內的照明業務走下坡路的開始。
“從品牌角度看,億光在廣告方面燒錢已經燒了兩年,目前的市場反響看,消費者還沒有完全接受,如果再燒兩年呢?說不準就會火起來,就會成為知名品牌,可是如果中途不燒了,就像燒水到一半,水就開不了。”上述人士表示,從品牌的角度看,如果不再堅持,億光的渠道和品牌計劃就會中途落空。
另外,如果從產品上看,由于億光產品缺乏性價比,品牌效應如果無法形成,億光就要退回去拼價格。“現在如果燒了一半還沒成品牌就撤火了,就只能退回去拼價格了,億光拼價格,成本毫無優勢。”該人士認為。
但如果繼續延續“吳正喆路線”,億光的中國照明品牌之路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要看誰去燒,還要看燒的方式,選的對可能會燒的很好,選的不對,就會直線往下。看下一個接替吳正喆的人是否能力更為優異,以及有更好的運營策略。”該人士表示。